八年內籌350億實現水更清,七大工程改寫全市水環境
籌資350億元,重點推進實施七大重點工程、576項子工程。14日,記者從東莞市環保局、水務局獲悉,《東莞市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2013~2020年)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已于日前印發,東莞水更清行動的目標為“一年新進展,三年新突破,八年水更清”。東莞水務局相關負責人稱,方案絕大部分為涉水項目,巨額籌資任務的分派還需相關部門及鎮街協商后再能敲定,但也不排除部分收益項目采用BOT模式對外融資。
將建人工濕地及生物浮島
記者了解到,此次的七大工程,水污染治理是最為關鍵的項目,將實施聯合治水工程,推進東引運河、寒溪河、石馬河、茅洲河及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的水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具體措施包括實施河道整治、建設截污次支管網、石馬河河口橡膠壩改為攔河閘、塘廈鎮河道截彎取直、建設人工濕地及生物浮島等,不斷削減污染負荷,實現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生態系統逐步修復。
飲水安全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工程。飲水安全工程包括完成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河流型和水庫型水源地保護區區劃、全市供水規劃、城市備用水源地建設規劃及重要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規劃,以及實施飲用水源保護區清理整頓、規范化建設、應急備用水源建設、生態修復、污染治理及排水改道等工程,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高標準穩定達標。此外,七大工程還包括實施水源保護工程、設施提效工程、親水景觀工程、數字監管工程和全民愛水工程,工程涉及的范圍包括全市主要江河干流、支流、河涌及湖庫。
方案稱,圍繞“一年新進展,三年新突破,八年水更清”的目標,各方籌資350億元,重點推進實施七大重點工程、576項子工程,確保全市水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后年石馬河水質要達Ⅳ類
其中,所謂“三年新突破”,即至2015年底,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江庫聯網水庫水質基本達Ⅲ類;石馬河水質基本達到Ⅳ類,東引運河、寒溪河等已劃定環境功能區的水體水質達到Ⅴ類;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5%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區域生態屏障體系基本形成,生態公益林占林業用地面積的比例達到40%以上。
至于“八年水更清”,指的是至2020年底,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高標準穩定達標;江庫聯網水庫水質穩定達到Ⅲ類;石馬河水質基本達到Ⅲ類水質,東引運河、寒溪河等水質達到Ⅳ類,茅洲河實現不黑不臭;工業廢水全面達標排放;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
據東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方案由東莞市環保局牽頭擬定并攤派任務,經各相關局辦、鎮街(園區)協商后落實責任分工和資金籌集。當然,該負責人也表示,350億元不可能完全由東莞市財政埋單,也有可能采用像建設污水處理廠那樣的BOT模式或者政策傾斜方式融資。但是,“像污水管網改造等多數項目是很少有民營資本來投入的。”該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