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從高新區天津路經過的市民,很多都在納悶,路邊溝內為什么會鋪設了一層又一層的石頭,這些名為地瓜石的石塊,到底有著怎樣的作用?
幾經了解,記者得知,這是天津路海綿城市改造工程的施工現場,該項工程是在原有綠化的基礎上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總體改造面積約計27萬平方米,是由東環路至黃山路。
3月31日,高新區公共事業局工作人員介紹說,天津路本次改造工程遵循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機非隔離帶及人行道花池均采用下沉式綠地,這樣可充分收集道路上的排水;同時對機非隔離帶原有的雨水井進行改造及增設滲透井。
此外,在兩側綠化帶內,亦進行海綿城市綠地改造,增加了集水滲溝及雨水花園,為保證道路綠化效果,在集水滲溝及雨水花園內種植較耐濕的苗木,并增加了地瓜石等硬質景觀。
另據施工單位潤華園林相關負責人介紹,鋪設地瓜石,不只是看中了它的景觀作用,還因為它可以防止地勢高處的雨水白白流失,此外,石塊還可以凈化水質。
對此,現場幾位正在加緊施工的工人,也忍不住伸手為自己家門口“會呼吸的綠地”點贊。
顯而易見,隨著我市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海綿城市作為我市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已然成為我市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必由之路。高新區以改善民生為根本,深入研究市政道路、雨污分流與海綿城市建設的結合工作,積極探索與區情相符的海綿城市建設模式,積極參與省級海綿城市試點申報工作,力爭把高新區建設成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區。
另據了解,高新區目前已成功申報了全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按照“滲、滯、蓄、凈、用、排”六大要素,重點提升“新開發綜合區、老舊城區改造區、園林濕地區、道路調控區和工業綜合區”等五大區塊,實施“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綠地與公園、海綿型建筑與小區、海綿型城市水系”等四大工程,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計劃將至少75%的降雨實現就地消納和利用,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