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行業 > 錢正英:從近代水利走向現代水利
錢正英:從近代水利走向現代水利
發布日期:2010/3/22 10:24:12

  據報道,三峽工程已經開始最后階段的蓄水工作,全面竣工指日可待。從單純的水利工程技術方面而言,可以說三峽工程標志著中國走上了一個新臺階,實現了 “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長久夢想。然而,技術上的進步并不意味著中國水利已經完全走上了健康的軌道,各種新的矛盾與挑戰又在不斷涌現。也許可以說,幾十年來,中國開發與利用水資源的能力越來越強,但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果也越來越多。在目前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理念的背景之下,我們有必要對現行的水利政策以及各地的具體做法進行嚴格的拷問。不合理不科學的工業布局導致的用水效率低下,不良的價格機制引發的水資源濫用,過度開發利用造成的水質污染,欠考慮的決策帶來的浪費問題,都是水利工作的重大憂患,并成為制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瓶頸。在這個大業成功的時刻,我們仍然需要繼續保持清醒的頭腦,思考如何像錢正英所說的那樣,實現從近代水利到現代水利的轉型。


  8月29日,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了一條新聞——


  “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后一次驗收——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驗收29日獲得通過,標志著三峽樞紐工程建設任務已按批準的初步設計全部完成,三峽工程可以全面發揮其巨大的綜合效益。”


  經過十七年的奮斗,這個被稱為“全球超級工程”的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赫然矗立于中國大地之上。“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當年中國領導人的豪邁設想已經變為現實。神女無恙,夔門猶雄,雖然少量峽景山色將消失,但三峽的激流險灘已然消逝,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波不興的“平湖”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景觀。


  “我認為,現在中國水利是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錢正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三峽為標志,中國水利最后趕上了蘇聯,趕上了美國,到現在我們中國的水利工程技術,可以說是走在世界的最前面。”


  這位被稱為“治水女帥”的老人今年已經86歲,仍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23年前,在對三峽工程是否上馬爭論不休的背景下,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帶著有關部門的官員察看三峽,在武漢回北京的專列上,設計、定下了一套決策程序:先責成水電部重新論證、編制可行性報告,然后由國務院組織審查委員會審查,再報國務院、中央政治局審議,最后提交人大討論;中間還設一個協調小組,隨時與人大、政協通氣。時任水利部長的錢正英受命主持了三峽工程的論證。


  后來,錢正英在接受《文匯報》特派記者的采訪時坦言:“我經手的大大小小水庫也數不清了,但修一個水庫就挨一次罵。這一次,我開始接受三峽論證任務時,家里孩子都反對,說:‘你干啥呀?你做了那么多工程也可以了,還想再搞一個給大家罵的事情?萬一搞得不好還得坐班房,殺你的頭都不足以謝天下!’那幾年日子也不好過。我呢,還是有一點歷史責任感,想搞了那么多年三峽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有責任弄清楚。”


  錢正英聘請了21位特邀顧問、412位各行各業專家,成立了地質地震、樞紐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運、電力、機電設備、移民、生態與環境、施工、投資估算、綜合規劃與水位、綜合經濟評價等14個專家組,對以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復核和重新評估。她在開始的黨組會上發言說:“我們這次究竟要搞真論證還是假論證?首先要看是否發揚民主,讓人家在各個階段、一定范圍內把意見都講出來。過去討論不充分,我們就急于要做結論,譬如規定高于150米的水位一概不理,結果反而做不了結論。這次我們說豁出去了,所有問題都在論證中搞清,最后由中央去審查、去決策。”


  原來文件規定論證一年,實際上卻花費了兩年零八個月。不少人士都提出不同意見,就是在最后一次論證中,也有9位專家沒有在報告書上簽字。報告提交后,國務院認為決策興建三峽工程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遂提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當時出席會議的代表2633人,表決結果是1767票贊成,177票反對,664票棄權,25人未按表決器。贊成票占多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宣布:議案通過。


  一生從事水利事業的錢正英沒有停止她的腳步和思考。1994年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后,她擔任了三峽樞紐工程質量專家組組長,每年都要到工地視察。同時,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錢正英承擔了國家的重大研究課題 “中國21世紀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在全國各地奔走調研。豐富的歷史經歷和尖銳的現實問題互相映照,讓晚年的錢正英獲得了嶄新的視角。她對記者坦陳:“我當部長時,對水利就好比是照相,總是用近鏡頭,而退下來之后就開始照遠景了,看得更清楚一點,比較能更客觀地看一看走過的路了。”


  在三峽樞紐工程建設任務按照經批準的初步設計全部完成之際,錢正英老人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重新審視著中國水利的發展歷程,審慎地提出:“新的矛盾出現了”,“中國正處于從近代水利到現代水利的轉變過程中”。


  晚年的反思


  經濟觀察報:如果從1944年開始與水利打交道開始算,到1988年你已經從事水利工作44年,從1952年開始計算,你在水利部領導位置上也有36年,見證、參與了新中國水利的歷史。


  錢正英:我雖然離開了水利部,但是我仍在研究中國的水利問題。1988年離開水利部后,我開始反思過去工作中有些什么問題。我首先約了一部分老同志,共同編了一本《中國水利》,回顧與總結新中國水利所走過的路。我們編寫這本書的時候,黃河還沒有斷流呢。進入上世紀90年代,黃河開始斷流。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它的斷流引起了國人的關注和焦慮。我也在思考,我一輩子同水利事業打交道,參加過治理黃河、海河、淮河等河流的工作,我們多年來一直強調治河、用水,沒想到居然使黃河水斷流了。黃河流域的開發歷史有兩千年以上。難道斷流才是我們治河、用水的最終結局?后來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塔里木河、黑河等內陸河流也出現了斷流。我逐漸認識到,過去的水利工作存在著一個問題:粗放管理,過度開發。


  離開水利部進入政協后,我開始結交了其他領域的許多朋友,開始“跳出”水利,站在水利部門之外看水利了。就好比是照相,我當部長時,總是用近鏡頭看水利,而退下來之后就開始照遠景,更全面地看問題了。


  經濟觀察報:是不是拉開了距離,就能夠看得更清楚一點?


  錢正英:是的,比較更客觀地看一看走過的路了。1999年,中國工程院委托我和張光斗同志,組織各方面專家,研究“中國21世紀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我率領專家組來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塔里木河邊。在西大海子水庫的大壩上,看見了兩幅截然不同的景象:西面碧水盈盈,東面河道干涸。在塔里木河下游的終點臺特馬湖,天然綠洲已經化為沙漠,甚至連沿途那些十分耐旱的胡楊林都枯萎死去。我了解到,西大海子水庫建成之日,就是塔里木河下游斷流之時。這件事給我觸動非常大,咱們這些搞水利的,干過了頭,也會產生副作用,水利工作要以此為戒。2003年 “非典”之后,國務院開始正常辦公。國務院有一個學術講座,溫總理點名要我去講水利,我就講到塔里木河,我對在座的部長們說,“這不是現任水利部長的責任,是我當年當部長時的責任。”


  經濟觀察報:你有勇氣承擔責任,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錢正英:我越來越認識到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人類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河流開發利用和改造的力度不斷加大,引發了河流自身和周邊環境的一系列問題。中國近幾十年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進行水利建設,海河、遼河等河流的開發利用率已經大于40%,超過國際公認的合理值,影響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續利用。我過去主持水利部工作,犯了一個錯誤,只注重社會經濟用水,沒認識到首先要保證河流的生態與環境需水;只研究開發水源,而不注意提高用水的效率與效益。現在我們水利部門留下來的傳統思維仍是注重社會經濟用水,對生態與環境需水注意不夠,注重開發利用水資源,對保護與節約水資源注意不夠,這個錯誤的源頭在我。


  在反思的基礎上,針對中國河流的現狀和問題,我提出了“人與河流和諧發展”的新觀點:一方面,人類為了本身的發展,必須開發、利用和改造河流;另一方面,利用要有限度,改造必須適當,不能損害河流的自然功能,要保持河流的永續利用。從水資源的戰略角度看,要轉變觀念,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還提出,目前中國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存在許多誤區,水利部門要從傳統的供水管理轉向以需水管理。近年來我利用各種場合宣傳這些觀點。


  經濟觀察報:那么在你看來,中國水利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錢正英:一般認為,中國水利面臨的問題是:水多、水少、水臟。水多,指的是洪水問題。對洪水,應當實行戰略轉變,從以建設防洪工程體系為主的戰略轉到:在防洪工程體系的基礎上,建成全面的防洪減災工作體系,在遭遇特大洪水時,有計劃地開放蓄洪和行洪區,達到人與洪水協調共處。對于水少的問題,中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在世界上屬于中等水平,是可以支持中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是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其實,中國水利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水多和水少,而是水質污染和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的水環境退化。中國水環境退化的主要表現為:不少地方水質惡化、地下水位下降、河湖干涸、濕地消失。如果不及時扭轉這種局面,中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受到影響。水利界對此雖已開始重視并采取措施,但還沒有達到高度的共識和重視。


  經濟觀察報:所以,水利工作的重點不是調水而是節水?


  錢正英:對。整個水利工作都應貫徹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精神,將水資源投資的重點轉向節水、防污和環保。對各地的水利投資,要改變“中央投資用于開源,地方投資用于節水”的做法。此外,還應積極、有步驟地推行水價改革。西方國家把推行水價改革作為加強需水管理的首要措施;在中國,實踐證明,推行水價改革也是促進節水的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措施。當前,許多城市的自來水管網漏損水量達到15%甚至20%以上,污水處理廠絕大部分不能正常運行,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浪費嚴重,主要原因就是水價太低。


  下轉42版


  上接41版


  經濟觀察報:在你看來,中國的水資源問題自己能夠解決?


  錢正英:能夠解決,沒有問題。美國人上世紀70年代前后有兩次水資源評價,第一次就是認為水不夠,第二次研究發現,水資源完全可以支持社會經濟繼續發展。事實上,現在我們中國用水的增長已經慢下來了。只要實現戰略轉變,中國的水資源完全可以支持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和一位英國人講過,我說中國人的水資源夠用,中國人能自己解決糧食問題,說中國人養活不了中國人是沒有道理的。總的趨勢是,社會經濟進步了以后,用水會少。因為,各種用水中,農業用水屬于植物的蒸騰和蒸發耗水,用水量最多,而且不能回歸河流。工業用水量比它少,而且可以回歸河流,關鍵是解決污染。第三產業用水更少。一些人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粗放的農業社會的水平,誤以為發展工業將大量增加用水。其實,進入工業社會后,農業人口將減少,粗放農業有條件改造為現代農業,現代農業加現代工業的用水總量將比粗放農業的用水量減少。


  經濟觀察報:從戰略角度講,中國水資源沒有問題?


  錢正英:沒有問題。中國糧食也沒有問題,中國的糧食還是要依靠中部和東部,絕對不應當拿新疆的糧食救中國,新疆不能成為國家糧食的生產基地,只要它自給自足就可以了。我們依靠東部和中部地區的農業耕地就可以養活中國人,需要合理地配置產業結構,產業結構要適合于自然環境。


  經濟觀察報:而不是硬性地改變地貌,非得把沙漠變成綠洲?


  錢正英:《科學時報》報道了甘肅專家們提的意見:你們要把黃河的水調到民勤,把民勤作為商品糧基地,為什么不在黃河附近搞商品糧基地,偏要把水調到遙遠的民勤呢?所以,問題是怎樣合理地調整產業布局。有些地方的水利部門老是講,我這個地方的水資源布局不能適應經濟布局,我說你為什么不能反過來研究,你們的經濟布局是不是適應水資源布局?當年別人啟發了我。那個時候討論南水北調,天津種水稻缺水,要把江蘇的水調到天津,江蘇人就問我,你把水調到天津種水稻,你讓我們這里種水稻不可以嗎?


  經濟觀察報:是不是從整個水利界來說,需要轉變觀念?


  錢正英:我一生獻身水利事業,可是也曾兩次“背叛”水利界。第一次是葛洲壩建設時,設計方案爭論時我站在了交通部門一邊。第二次是“背叛”發生在前幾年。深圳河污染非常厲害,需要治理。深圳城建局拿出來的方案是“分散治理,從污染源治起”。而由水利局合并而來的水務局認為從源頭治污太麻煩了,提了一個方案叫 “大截大排大引”,把污水一起截流,到珠江口那里建設一個集中的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進珠江,大截了以后水源不夠怎么辦?再大引,從東江引水來。這是我們水利部門最擅長的。結果兩個方案爭執不下,深圳市領導有的贊成這個方案,有的贊成那個方案。春節期間我到深圳,深圳市領導請我幫忙定下方案。回京后,我打招呼,水利部組織了一些專家成立工作組到深圳。深圳水務局一看這個陣勢,認為這個官司必能打贏。可是后來我組織了一批專家去論證,雙方發言針鋒相對,最后討論結果,我支持城建局的方案。第二天我一回到北京,城建部的人先給我打來電話,說我們都知道你在深圳的結論了。而水利部門的一些人則議論紛紛。到最后水利部門的人員也承認了,說這個方案是對的。最后大家同意按照這個方案來做,現在很有成效。


  中國水利在新的歷史拐點上


  經濟觀察報:你如何評價中國水利的60年?


  錢正英:成就輝煌,中國水利在60年間起了歷史性、根本性的變化。從我小時候起,每天報上長篇累牘都是水旱災害,旱的時候,不少地方以觀音土充饑,大水的時候是一片汪洋,餓殍載道。連年的水旱災害,每一次受災人口都達千百萬。可以說,嚴重的水旱災害,已經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存基礎了。現在呢,江河建成了新的格局,常遇水旱災害得到初步控制,農業建立了高產穩產的基礎,城市工業得到快速發展。雖然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就,但并不是一帆風順,中間經過了很多的曲折和挫折。從大的方面講起來,經過了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到上世紀90年代水利又一步一步地被重視,可以說興起了第三次高潮。


  經濟觀察報:在這個過程中,水利的矛盾也在逐漸轉化?


  錢正英:在20世紀90年代,以黃河斷流為標志,說明水利的矛盾開始改變了,新的矛盾是有的地方水資源過度開發,之前主要是水資源沒有充分開發。


  如果以更大的歷史視野來看,我把中國的水利分成三個階段:古代水利、近代水利、現代水利。中國的古代水利是很輝煌的,秦朝以后有三次水利大發展,分別是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和元明清時期,帶動人口大增長。


  經濟觀察報:18世紀后期,工業革命帶來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水利的基礎學科開始建立,使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大為提高。


  錢正英:但是中國卻落后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侮內亂,國力衰退。水利不但不能趕上世界的發展,相反已有的水利設施都無力維修,效益退化。世界各國進入了近代水利,中國卻停滯不前,甚至于古代水利的成果都毀壞了。


  經濟觀察報:那時的中國進入不了近代水利的大門?


  錢正英:對,一直在近代水利門外呢。新中國成立以后,咱們就加快了進入近代水利的步伐,追趕那些已經進入近代水利的國家。但是在二戰以后呢,世界的先進國家已經開始進入現代水利。近代水利注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而現代水利注重的是水資源的管理和水環境的保護。


  經濟觀察報:我們還沒有追趕上,人家已經開始進入新階段了。


  錢正英:但是經過多少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基本完成近代水利,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到了世界水平的前列,三峽工程就是一個標志。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新的矛盾出現了,有的地方水資源過度開發,這其實是警示我們,近代水利已經走到頂頭了,應當開始轉變到現代水利階段了。現在我們應該自覺地轉入現代水利。


  經濟觀察報:也就是加強水資源的管理,保護水環境。


  錢正英:中國正處于從近代水利到現代水利的轉變過程中。水利工作要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要再依過去的老路走,不行。關鍵是要轉變觀念,樹立人和河流和諧發展的觀念。放眼全世界,觀念都在進步。水利界的觀念也需要轉變。


  經濟觀察報:你一輩子從事水利,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什么評價?


  錢正英:水利選擇了我,我選擇了水利。水利涉及天、地、人多方面的復雜因素,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新中國的水利事業也并不“萬事如意”。在取得勝利和成績的過程中,也經歷過失敗和挫折。從失敗和挫折中,使我學到很多知識,這使我深深地感到,我所得到的知識,是人民以血汗代價換來的,這些知識不屬于我個人。我就像計算機的存儲器,幾十年來水利的經驗,特別是犯過的錯誤,走過的彎路,都存儲在我這兒,所以我現在的余生的責任呢,就是要把我存儲的東西都交出來,還給人民,盡量化為成就,以補償過去遭受的損失。


  經濟觀察報:一些老人喜歡寫回憶錄,水利界的林一山、張光斗都寫了回憶錄。


  錢正英:我沒有什么可寫的,我是屬于 “小車不倒只管推”的那種人。我從部長位置上退下來后,有人提出要給我寫傳記,我都拒絕了。我跟他們說,我還不想寫過去的歷史,我還愿意參與創造今后的歷史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呼和浩特市開展雨水排放口專項整治行動
水利部部署實施河湖庫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建
海口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 研究推進我市“六
摸清全省水資源家底 青海完成1.95萬平
“十五五”時期要推動實現流域與海洋生態環
天津市水務局做好『六到位』 全面應對主汛
依托美麗河湖,助力構建水生態多元共治格局
常州市政府召開重點攻堅斷面水環境質量提升
“七下八上”關鍵期將至,今年防汛形勢如何
“里子”工程暢通城市“血脈”——酒泉市城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gzhc66.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