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前一年,廣州舉全市之力,投入340.65億元實施581項工程治水。其中,原本黑臭的東濠涌經整治成為新的游覽景點,荔枝灣也揭蓋復涌,兩者成為亞運工程的“樣本”。市民議論,亞運結束后,廣州的水環境是否能保持。日前,廣州市水務局組織相關單位編制了《廣州市水務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繼續改善水環境,計劃新建、續建河涌綜合整治424條。這一數量是亞運前121條的三倍多。
廣州市水務局局長張虎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后亞運”時期,首先,繼續推進水務工程建設,主要是要繼續完善城鄉防洪排澇體系、水利防洪減災體系,城鄉供水保障系統、城鄉洪水處理系統。《規劃》明確,未來五年將新建14座污水處理廠和擴建19座污水處理廠,新建6個污水處理系統和擴建3個污水處理系統,規劃建設1640公里污水管網,排污汞站30座。這將使廣州每天的污水處理量達到121.5萬噸。到2015年,廣州的城鎮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0%,十區城區大于90%;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5%。
據了解,在整個《規劃》中,預計總投資為872.4億元,花費最多的是水環境治理與保護一項,高達623.95億元。其次是城鄉水安全保障,為158.05億元。《規劃》還提出要通過新建、改造雨水管和人工湖提高雨水調蓄,達到防洪除澇的效果。
張虎強調,另一個重要任務是“繼續推進河涌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張虎說:“在現有河涌綜合整治基礎上,繼續加強全市河涌的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注重體現水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逐步實現城鄉水系‘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逐步恢復具有嶺南水系特色的水生態系統。”
事實上,荔枝灣揭蓋復涌,將周邊景點以河水串聯,造成了不錯的旅游和經濟效應。亞運結束后,各區均表示有意開展河涌工程。荔灣區計劃將全長超過4公里的老西關水系全部揭蓋打通。預計明年可以動工,3到5年內,規劃的3條河涌將全部揭蓋。天河區獵德涌、海珠區河涌也分別挖掘兩岸的獵德風情和與嶺南畫派誕生相關的“十香園”歷史文化,打造可供欣賞休憩的河涌水鄉。而越秀區則表示,如繼續揭涌將花費數十億,工程涉及周邊地區約300公頃城區面積,難度很大,需要慎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