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魯班水庫是我省不多的幾座大型水庫之一,有著2.7億方有效庫容和40多萬畝灌面。該水庫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創,大壩滲漏嚴重,成為高危水庫。
7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三臺縣的魯班水庫。水庫大壩邊,工人們正忙著為大壩右肩澆注護岸;大壩外坡底的放空底孔正在進行最后的加固。
人民渠二處處長劉福翔告訴記者,壩底廊道排水通道的最后一倉混凝土于7月21日澆灌完畢,廊道的修復已開始,這意味著魯班水庫的災后重建已進入尾聲,“9月底,魯班水庫的災后重建工作將基本結束”。
廊道為橫貫水庫大壩左右肩壩底的一個狹小通道,里面有監測大壩安全的儀器設備。地震將大壩震裂,滲漏的水淹沒廊道,抽水機無法將里面的水及時排出,需要大壩外坡往里打一個排水通道,否則,不僅無法恢復監測,還將影響大壩安全。
“大壩為砌石重力壩,全是條石砌成,每往里面打進不到1米就必須支撐。此外,為保證大壩安全,施工面寬度不到1米,只能容一個人。”劉福翔介紹說,從今年1月到5月,足足花了4個月時間才把102米的排水通道打通。7月21日,排水通道襯砌完工。
“排水通道工程復雜,大壩的修復更復雜。”大壩漏水,照理應放水修壩,可底層水屬劣五類,若放出勢必會對灌區造成嚴重污染;若將庫放干,則將影響三臺、大英、射洪等縣40多萬畝農田灌溉,水不能全放。然而不放水,地震造成的裂縫很難找到,大壩一天不修復,就會威脅下游及三臺縣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使大壩修復方案的確定頗費周折。經周密討論,水庫工程管理部門人民渠二處判定,最大的可能是大壩內坡面板損壞,并上報了潛水補壩方案。
去年11月,30多人的潛水隊伍開始了作業。據潛水隊員現場勘查,水庫底的各種淤積物厚達10多米,給尋找大壩裂縫造成了很大困難。清除了大壩面板上的2700多方污泥后,隊員們終于找到大壩面板上的兩條水平裂縫。經過近7個月的修補,魯班水庫大壩滲漏被堵住,6月底,魯班水庫的水下作業完成。
據了解,人民渠二處的設計灌面是233萬畝,實際灌面只有153萬畝。在實施“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的戰略中,二處任務很重。魯班水庫的修復和該處的人民渠六期、七期干渠災后重建和擴改建任務的完成,將為擴大灌面奠定良好基礎。
采訪札記
“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近期戰略目標中,有800萬畝新增灌面要靠現有水利設施的完善配套來實現。水利災后重建與現有水利設施的完善配套息息相關,因為,災后重建不僅是恢復,而且是再造。離實現災后恢復重建“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時間已經不多,各地各部門應加倍努力,按期完成水利災后重建任務,為“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戰略實施打下堅實基礎。(鄒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