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鎮江網友“我家山水”在鎮江論壇發帖反映當地的污水排放問題,有關部門不過問,希望該市環保局關注。
原帖如下:
標題:市環保局的同志好好睜開眼睛看看
今天再去看,河水已起泡沫,水體已發生變化,為什么污水一直在排,而無人問呢?是不是非要等水體給點顏色出來?
發帖時間:5月1日
[官方回應]
鎮江市環保局就此事回復:
您反映的是新區北山河的水污染問題,情況屬實。北山河水污染是由于鎮江水業總公司所屬新區第二污水處理廠排放廢水所致。新區第二污水處理廠專門收集處理化工園區工業廢水,處理工藝為生物化學法,通過化學氧化和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實現廢水達標排放,目前每天處理廢水約5000噸,廢水處理后排入北山河。
由于該廠剛投入試運行,處理污水的微生物未馴化成熟,廢水處理效果未達到最佳狀態,導致化工園區工業廢水未能達標排放進入北山河,導致北山河水質較差,觀感不佳,但這是污水處理廠試運行階段所必須經歷的過程,預計還有1-2個月的時間,新區第二污水處理廠微生物將馴化成熟,廢水處理將正常運行,屆時化工園區的工業廢水會被處理達標后排入北山河,北山的水質將得到改善。新區環保分局將督促鎮江水業總公司加快新區第二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調試步伐,早日將廢水處理效果調到最佳狀態,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回復時間:2010-5-4
[問政追問]
生物化學法處理污水是否必須經歷一個排放不達標污水的調試期?鎮江市環保局所述是否屬實?江蘇省環保廳及住建廳有關人士和專家日前對此作了解釋。
江蘇省環保廳宣教中心朱主任介紹,新建的污水處理設施確實存在一個調試過程,一般對于工業企業建設的污水處理,環保審批允許其有3個月的調節期。不過環保部門只負責對排放環節的監督管理,具體到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以及技術問題,則要住建廳來解釋。
江蘇省住建廳污水處理方面的權威專家何伶俊工程師接受快報采訪時說,鎮江新區第二污水處理廠是個新廠,其運用的生物化學法污水處理技術正如鎮江環保局答復的那樣,必須經歷一個“培菌”過程:那些處理污水的主角——微生物和人的成長一樣,需要馴化、培養,從而達到理想的處理污水的狀態,“就像人不可能生下來就是大學生,需要接受教育一樣。”
據何工介紹,培菌的過程和溫度很有關系,低溫狀態下,微生物的馴化過程會比較慢,而在夏天高溫的時候,馴化過程會比較快,通常需要個把月的時間,那些微生物才能“培養成才”,“這個過程是必然存在的”。
[最新進展]
網友再次反映
排污方未予回應
網友山水人家于23日留言:
5月1日反映第二污水廠的污染問題,今路過了解,的確讓人觸目驚心,顏色像醬油,水量像噴泉。
要立即停止排水(違法)行為,當停則停,亡羊補牢。掩耳盜鈴、搪塞僥幸,均會釀成大禍。
記者日前與鎮江水業總公司取得聯系,試圖了解其下屬新區第二污水處理廠目前的運行情況,24日該公司有關人員允諾向分管領導匯報后給答復,并留下了記者聯系方式,遺憾的是,盡管26日記者曾再次聯系該公司,但截至記者昨晚發稿,該公司也未就此事給出回復。(宋學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