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惠民實事之二:雙路供水工程
蕭山南片仍有26個黃海標高25米以上的行政村存在季節性用水難問題,涉及4萬多村民。雙路供水工程完成后,當村民家中的一路自來水出現斷水時,另一路將及時供上,能有效解決村民季節性用水難問題。
百姓愿景:再也不為用水愁
早在2007年,跨時兩年的蕭山改水工程竣工,5.5萬山區百姓徹底告別了祖祖輩輩挑水喝的日子,盼望已久的自來水嘩嘩地流進了農戶家里。這也意味著,蕭山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全區域供水。
但在蕭山南片一些海拔較高的村落,每逢用水高峰期,村民還是會為用水發愁。夏季水源緊張,自來水很難輸送到位,一旦自備水供應不足,村民又要為喝水、用水所苦惱。類似季節性缺水的問題困擾著南片4萬余村民。
對此,戴村鎮青山村村民沈吾康深有感觸。沈吾康住在青山村的石牛山自然村,地處黃海標高25米以上。由于村的海拔較高,自來水很難輸送到位,再加上管路細長,水壓不能滿足供水需要。尤其是進入夏季枯水期后,水源十分緊張。
“這些年,每年的7、8、9月,是村民們最難熬的三個月。”沈吾康說,為了能用上水,大家不得不趕到離村1里路外的水塘挑水喝。雖然每次都會挑上滿滿兩大桶水,但都只能維持全家人兩天的生活用水。當水塘的水都不夠用時,村民們便雇上幾輛拖拉機,特地去南片自來水廠裝水。那3個月,水成為石牛山村最珍貴的物品。由于水來之不易,每一滴都被村民們盡可能地利用起來。用淘米水洗菜、用洗手水擦地……家家戶戶都琢磨出了一套“節水經”。
今年,區委區政府將“完成南部黃海標高25米以上季節性缺水的26個村雙路供水工程,解決四萬多人季節性用水困難”作為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石牛山自然村也被列入其中。得知這一消息后,村民們興奮地奔走相告。“希望以后我們再也不用為用水發愁了。”沈吾康笑著說出了自己的愿景。
政府承諾:
完成26個村雙路供水工程
據了解,在我區義橋、戴村、河上、樓塔、進化等南片鄉鎮,共有40個行政村位于黃海標高25米以上。2005年,區委區政府把蕭山南片黃海標高25米以上村的改水工程列入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經過兩年多“先點后面”改水工程的實施,這些村莊的“飲水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但仍有26個行政村存在著季節性用水困難。
為徹底解決南片山區居民的用水困難,2009年4月,區改水辦等部門開展多次專題勘察后,蕭山區自來水雙路供水工程建設首個試點工程在樓塔鎮大同片動工。工程將南片自來水廠的自來水通過多級提水、加壓,輸送到大同一村、大同二村、大同三村的12個蓄水池內,層層加壓把水送進老百姓家中,為7000多村民解決了夏季用水難。
今年,南片山區的雙路供水工程還將有計劃逐步實施。預計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南部黃海標高25米以上季節性缺水的26個村雙路供水工程,涉及樓塔、河上、戴村、義橋、進化5鎮,解決南片4萬多村民的季節性用水困難。雙路供水工程建設完成后,當村民家中的一路自來水出現斷水時,另一路將及時供水,能有效解決群眾的生活用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