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建成7座污水處理廠 有兩座至今不運轉
污水處理廠豈能成“擺設”
入夏之后,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排放加劇,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在宣城,人們期待著新建成的污水處理廠能凈化水質守護環境,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污水處理的情況并不樂觀。在涇縣、旌德兩縣的污水處理廠里,靜悄悄聽不見機器運轉,造價昂貴的污水處理廠竟成擺設。
宣城市去年花巨資建成7座污水處理廠,其中涇縣、旌德兩縣的污水處理廠被閑置,其它幾個污水處理廠也沒有達到預期設計目標。究其原因,是因為配套的污水排放管網系統沒有建起來。
據記者了解,涇縣、旌德兩地污水處理廠至今連調試都無法進行。其余幾個縣市區的污水處理廠進入調試后,因為管網建設問題的制約,難以發揮效能。目前,只有郎溪縣污水處理廠因配套相對完整,老城區80%生活污水已接入污水管網。從3月份開始,該廠連續進水水量平均每天在1萬噸左右,初步形成減排能力。
污水排放管網為何沒有及時配套?據宣城市相關部門介紹,由于資金缺口較大,管網配套難以同步推進。同時,該市基礎建設相對滯后,尤其是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沒有分流,給污水處理造成困難。此外,重關鍵、節點項目建設,輕配套設施支持也是管網配套滯后的原因。
今年,宣城市將污染減排納入政府年度主要考核目標,對污染項目實行“一月一檢查、一月一調度、一月一核算、一月一通報”。人們期待著國家花巨資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早日運轉起來,為節能減排發揮實實在在的效益。(記者 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