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提前26天出現,打撈量同比增14%;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滿足或優于國標,水廠出水100%達標。”本月初,無錫市太湖辦披露:今年夏天,無錫太湖遭遇了自2007年以來最嚴重的“藻情”,憑借晝夜無休的打撈處理和“雙通道”水源建設,無錫連續第六年安然度夏。
6日,記者來到無錫黃泥田藻水分離站時,已經聞不到藍藻的味道,一臺臺藍藻處理設備已停止運轉。“到上月底,所有藍藻全部處理完畢,設備進入檢修維護期。”藻水分離站胡站長告訴記者,別看現在清閑,今年夏天可是忙得喘不過氣,到6月中旬,站里的單日藍藻處理量就突破4000噸,超過了3360噸的最大單日設計處理能力,最忙時,所有處理設備滿負荷開工,一天連軸轉18小時。
今年是無錫自2007年“太湖水危機”以來,太湖“藻情”最嚴峻的一年。據無錫市太湖辦監測,今年太湖首次出現藍藻的時間為4月7日,比去年提前26天,加上高溫少雨、水位偏低等因素疊加,藍藻聚集頻次和密度一次次刷新記錄。監測顯示,盡管遭遇創紀錄藻情,今年4-10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總體符合Ⅳ類,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滿足或優于國家標準,各自來水廠的出廠水100%達標,居民飲用水安全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