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人們在岐江公園內湖清理水面垃圾。 本報記者夏升權 繆曉劍攝
3月22是世界水日。關于“水”的話題,一直是備受重視的。西南的大旱、珠三角早前遭遇的咸潮……眾多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水”事件,更是讓人們越來越關注水資源的保護。昨日,記者隨我市水利局的相關負責人員,一同走進了中山的“水世界”,考察我市目前的水資源狀況。
場景一:岐江公園湖水清澈
岐江水緩緩流淌,公園內綠草如茵,成為城央一景,每日吸引不知多少愛侶前來拍照。湖水清澈足以倒映岸邊垂柳。
市水利局副局長康穗明介紹說,我市目前已累計投入近10億元對岐江河等內河涌進行綜合整治,整治主要河涌近730公里,將過去的"死水"、"濁水"變成今日的"活水"、"清水"。
康穗明也提到,中山屬于缺水城市,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量僅為17.63億立方,而近年我市的年用水量已達18億立方。由于我市用水主要靠外江,因此季節性缺水明顯,且一旦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就容易受到影響。譬如,眼下云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大旱,就會連帶影響到我市供水。
我市水資源浪費情況也較為嚴重,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只有26%,而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等管網損失卻高達17%。
據悉,我市規劃在五桂山興建4個水庫,增加4.5萬立方的存水量,對原有水庫進行擴充,保證市民用水安全。
場景二:民三聯圍松綠燕舞
長長的堤壩一直向前延伸,水松吐出新綠的嫩芽,兩只燕子在枝椏間盤旋著嬉戲,不遠處還能看到垂釣者的身影。
據三角鎮鎮長黃澤科介紹,三角鎮依河而建,有內河20多公里。近兩年,在整治內河涌工作上,黨委鎮政府投入了6000萬元,今年列入預算也達2700萬。去年年底,三角鎮又計劃投資9000萬以改善水質。
目前,三角鎮大力推廣引導企業進行中水回用,鼓勵大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完成該項目,小企業排放的污水則由政府集中處理,確保工業廢水不影響居民的生活用水質量。
場景三:"依頓"公司中水回用
通過污水處理系統,企業每天節省用水4000噸,省下了3200元左右,加上節省下的排污費,每天用水能省5000元。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目前約有20%的企業開展了中水回用工作,廣東依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走在前列的一家。
走到"依頓"廠房后頭的污水處理中心,在幾個水池,污水從一頭的管道進入,經過沉淀、過濾、生物降解、反滲透等處理,達到排放標準的水便可排向外河。該系統設計日處理量達到1.5萬噸,完全能夠應付該廠每日產生的1.3萬噸工業污水。旁邊的是另外一套污水處理系統,這套耗資3000萬元的"廢水處理及回用工程",每日能夠為企業處理2500噸左右的污水。經處理后的中水可達飲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