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有關情況。
會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積極的財政措施支持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發展,目前形成三個方面支持政策體系。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圖據國新網
第一,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均等享受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2016年,中央財政設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已經累計下達2800億元,用于增強各地區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資金的保障能力。支持籌建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積極助力城鎮住房困難群體、新市民和青年人實現安居夢。不斷調整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相關政策,實現相關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更好滿足隨遷子女入學需求。同時,不斷提高財政補助標準,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實現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險權益。
第二,支持提高城鎮承載人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除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外,中央財政還采取多項措施提升城市功能。如2024年起支持部分大中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污水管網廠網一體建設改造等,首批15個大城市已納入支持范圍。十四五期間,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作,累計投入600億元,推動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2023年,通過增發國債資金安排1400億元支持全國重點城市開展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工程,消除城市內澇隱患。同時對符合條件的保障性住房、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給予適當補助,支持縣域物流等商用設施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支持通過新型工業化來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出臺獎補政策,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截至目前已安排獎補資金80億元,支持1922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2024年啟動新一輪專精特新獎補政策,進一步推動部分城市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同時,通過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等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支持所在城市制造業領域成長期、成熟期企業,以及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企業創新發展。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