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由廣東省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聯合惠州、東莞、河源三地生態環境監測站開展的“2024年東江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監測聯合演練”在東江江畔圓滿落幕。
本次演練旨在“以演礪劍、以練備戰”,加強監測隊伍的應急監測能力,鍛造生態環境監測尖兵,為東江流域水環境安全和深圳都市圈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跨區聯動,打造應急先鋒
演練場景模擬因交通事故引發的水污染事件,深圳、惠州、東莞、河源生態環境監測部門迅速響應,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調集人員和設備趕赴現場。演練以“屬地為主、統一指揮、上下協同、流域聯動”的方式進行,監測演練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警情發現、屬地響應、監測預警、協同監測等多個環節。在演練過程中,各駐市監測站緊密協作,實現了上下游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監測。
深化合作,構筑應急防線
東江承載著流域內近5000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為共同守護南粵大地的母親河,深圳、惠州、東莞、河源生態環境監測部門經過友好協商,共同簽署《廣東省東江流域四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聯動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構筑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堅固防線。該協議的簽署將有效推動流域站及相關駐市站應急監測力量的整合,確保及時、有序、高效開展東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為應急評估與決策提供技術支撐,保障東江流域水環境安全和飲用水安全。
黨建引領,鍛造監測鐵軍
演練當日,暑氣逼人,烈日如炬,在演練現場,參演人員個個衣衫濕透,大汗淋漓。
無論是現場采樣、分析檢測,還是數據評價、信息報送,每一個環節都活躍著黨員的身影。他們以自己的汗水和付出,為演練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強保障。
科技賦能,智慧應急監測
當日,無人船、無人機等新技術裝備的應用成為了演練現場一大亮點。它們如同“天空之眼”和“水面之翼”,通過實時傳輸監測數據和信息,指揮機構能更加準確地掌握現場情況,做出更科學的決策和調度。
此外,為確保演練的順利進行并提升實戰效果,本次演練利用音視頻實時傳輸技術共享現場信息,當某一區域發生突發水污染事件時,其他區域能夠迅速調集資源和力量進行支援,實現跨區域無縫對接和協同作戰,顯著增強了演練的實戰模擬度與有效性,并為未來的應急監測領域開辟全新的思路和實踐路徑。
來源:廣東省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