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5月15日就開始陸續進場,現在工人們正在進行路面拆除、挖雨排和下管工作,接著將進行水穩層鋪設,為后續瀝青混凝土鋪設奠定基礎。目前,項目正在全力搶工,我們采取白天和黑夜兩班倒模式施工,力爭在工期前完成施工任務。”項目施工方負責人鄭連順告訴記者。
晚報大街及周邊易澇區段源頭減排項目位于薩爾圖區。項目中晚報大街起點位于經六街轉盤道,終點銜接于世紀大道;金融街起點位于緯二路,終點銜接于世紀大道。項目預計總投資1941萬元,計劃9月15日實現通車,10月30日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年初開始,市住建局就積極謀劃今年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多次召開調度會,對項目建設認真部署,責任到人,讓工程保質保量如期完成。”建設單位負責人王鴻博說。
自入選國家“十四五”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后,為適應海綿城市建設新形勢,我市將原市政府管理的大慶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市委管理,實行市委書記和市長任組長的“雙組長制”領導體制,同時對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予以調整再明確,并組建大慶市海綿城市建設專班,全力以赴抓調度、優服務,保障項目進度。同時,還成立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庫,為我市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指導,確保建設質量。
從概念到試點,再到系統化全域推進,全市海綿城市項目“全域開花”。
黑龍江商業職業學院由2023年整體遷至我市,在學院相關項目建設過程中,海綿理念始終貫穿其中。學院一期占地面積20余萬平方米,屬于蘭德湖-黎明河排水分區。目前,項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工人們正在進行地表完善工作。根據規劃要求,項目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85%,建設單位通過源頭控制地表徑流、中途構建傳輸管網、末端建設調蓄設施等措施,將商學院成功打造成海綿型示范校園,有效保障校園排水安全。
此外,“大慶濱水綠道建設工程(一期)、東風新村凝香園和西苑公園等海綿城市項目也陸續進入交工階段。隨著一個個項目建成投用,我市城市蓄水、滲水和涵養水能力將持續提升。海綿城市不斷從理念落地成為實景,變成市民群眾可觀可感、觸手可及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作為全國60個海綿示范城市中緯度最高的地區,我市積極探索適用于北方嚴寒低地海綿城市的建設經驗,制定了“蓄滯排為主、強化凈用、適度下滲”的海綿城市建設思路。在具體推進中,我市堅持以“滲、滯、蓄、凈、用、排”六字方針為引領,以城市開發、項目建設為抓手,從組織領導、立法引領、規劃管控、完善標準、體制機制、措施保障、科研創新等多維度切入,圍繞項目的立項、規劃、用地、設計、施工、運行、維護等各個環節流程,全過程、全方位、全視角貫穿海綿城市理念,大力推動低碳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形成、雨洪城市管理、韌性城市修復,讓我市海綿城市建設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力爭到示范期末打造成為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示范樣板。
記者從市海綿辦了解到,截至目前,在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庫總計124個項目中,60個2022年至2023年的項目,目前已完工40個,正在施工中19個;2024年的64個項目,已完工1個,正在施工中22個,剩余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方案設計和招投標工作。
來源:微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