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生態環保聯建聯防聯治”專題新聞發布會,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立義介紹了天津市在永定河水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深化河湖長制加強京津冀區域協調聯動方面取得的成效。
王立義表示,永定河地跨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5個省市,流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其中天津境內334平方公里。永定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基本處于斷流狀態,出現平槽造灘、圍墾種植、河床沙化、行洪防洪能力降低等問題。與京津冀區域重要水源涵養區、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的功能定位有了較大差距。永定河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六河五湖”生態治理與修復中的重要河流之一,2016年,國家有關部委及沿河省市開始啟動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
治理修復中,天津水務部門從河道清淤擴挖、新建攔河閘、堤岸綠化、生態建設等多個方面開展治理,做到統一規劃、統一治理。同時積極優化調度各種水源,落實京津冀水務部門跨區域的生態補水調度協調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水位、流量等監測信息共享。2021年有水天數達到46天,從2022年春季補水至4月底,我市境內永定河保持有水719天,生態補水累計進入我市水量2.84億立方米。
受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影響,永定河河床受到沖刷淤積,行泄洪能力受到影響,天津水務部門抓住災后恢復重建的機會,與河北、北京進一步完善永定河生態水網體系,開展行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設,協同調度生態補水,使永定河成為“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實現了流域長效治理、全年全線有水、河湖生命復蘇、共享優美生態、協同高質發展。
在深化河湖長制加強京津冀區域協調聯動方面,王立義表示,河湖長制作為河湖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重要制度,自實施以來天津市水務部門建立了定期調度、監督檢查、聯防聯控、社會監督、考核獎懲等工作機制,發布《河湖長制工作規范》地方標準,連續六年通過河湖長令的形式安排重點工作任務,有效推動河湖長制落地見效,極大地改善了我市河湖水生態環境,獲得了社會各方面的好評。
天津市處于海河尾閭,我市一級河道絕大多與河北、北京等上游地區河道相連,去年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有84%水量經天津入海。為此天津水務部門高度重視河湖治理保護京津冀區域協調聯動,按照“下游主動對接上游,左岸主動對接右岸”的原則,積極與上游省市對接,省級建立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每年三省市輪流坐莊召開協調工作會議。制定了《關于加強河湖治理保護聯防聯控的決定》,并以河湖長令形式發布。設立相鄰的區、街鎮的“跨界河湖長”,區級跨界河湖長17名,街鎮級42名。相鄰區簽訂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實行“跨界河長”巡河越界“多走一公里”巡河工作機制。開展聯巡聯防聯控,強化京津冀三地河湖執法,充分發揮水行政監管、行刑銜接、檢察公益訴訟、法院強制執行等機制作用,2023年推動解決跨界河道水環境問題30余項,實現跨界河流共建共治共享。
下一步,天津水務部門將繼續發揮海河流域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進一步完善上下聯動、有機銜接的責任體系,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關系,重點持續推動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母親河復蘇行動,做好大運河、永定河全線通水工作、推進大運河、永定河、子牙河等跨界河流健康評價等。發揮京津冀首家“天津河湖長學院”的平臺作用,開展三地河湖長交流培訓、決策咨詢、河湖治理保護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等工作。加強協同聯合工作機制,推動跨省界河流治理保護中難點問題解決,形成密切配合、協同推動的工作合力,建設生態優良、人民幸福滿意的河湖,奏響河湖長制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