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湖岸邊,綠樹成蔭、花草繁盛。現如今,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整個河湖生態宛如一幅生動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眼前生機勃發的河湖生態,曾也因為養殖業污染等問題,陷入一片黯淡與沉寂,水生態環境建設面臨嚴峻挑戰。
這一切的巨變,都得益于“河長+檢察長”工作的實施。永定區于2017年成立了河長辦檢察工作室,實施“河長+檢察長”工作機制,該機制以河長制工作為抓手,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加強了檢察機關與河長辦及其成員單位的協同合作,長效推動河湖治理與管護水平的持續提升。通過這一機制,檢察機關與河長辦形成了緊密的協作關系,以“檢察藍”守護“河水藍”為目標,共同致力于水環境的保護。
充分發揮“河長+檢察長”工作機制職能,積極協調檢察機關穩妥探索涉水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據統計,近三年來,永定區檢察院處理了64起生態案件,其中涉水公益訴訟案件達到28起,向相關部門發出了36份訴前檢察建議,逐步構建起了一個協調、嚴格、有力的河湖管理體系。該機制在涉水公益訴訟案件的辦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解決了行政監管不到位及多部門管理協調問題,顯著提升了區域水環境質量。例如,在龍巖市領導督辦的生態環境問題清單中,永定區金豐溪流域的生豬養殖污染問題得到了有效整治;永定區湖雷鎮湖雷衛生院旁橋斷面水質超標問題,區農業農村局接受檢察建議,并積極進行整改,經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斷面水質達Ⅲ類以上,有效提升了水環境質量;永定區還加強河道采砂管理,全面實施禁采砂模式,嚴厲打擊“螞蟻搬家”“借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實”等非法采砂行為,強化了對在建重點水利工程的安全監管和執法巡查,確保了工程的安全和順利進行。
為持續運用好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進一步將“河長+檢察長”工作機制落到實處。自2022年以來,永定區人民檢察與上杭縣、南靖縣、武陵地區等周邊地區檢察機關共同開展巡河行動,成功辦理了多起涉水公益訴訟案件,有效推動了跨界河流水環境問題的協同整治。
針對閩粵邊界地區破壞生態環境的熱點問題,永定區進一步深化了跨區域協作。據了解,韓江支流梅潭河發源于福建平和縣,永定河發源于福建永定區,梅潭河和永定河均流入汀江,而汀江是廣東韓江的支流。為推進梅潭河、永定河等2條主要入粵河流流域管理保護、協同治水護水等工作,在2023年9月,永定區、平和縣、大埔縣三地檢察長共同簽署了跨區域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正式建立了“河長+檢察長”的跨區域河湖保護合作。為確保跨區域協作的有效實施,三地還建立健全了信息互通、司法銜接、聯合監測執法等多項制度,并定期開展線索成案分析研判會。
永定區將持續強化“河長+檢察長”工作機制,認真履行生態保護檢查監督職能,不斷擴大“朋友圈”實施跨區域河湖保護協作,共創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河湖生態圈。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