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24年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了2024年一季度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以及亮點工作。在回答記者有關農村黑臭水體和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面的提問時,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江思睿表示,針對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一是高位推動。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副書記任組長,分管生態環境和農業農村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13個市級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市委、市政府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納入重點民生實事,今年計劃完成500個、100萬平方米黑臭水體治理。市政協納入專項民主監督工作。
二是制定方案。12個市級部門聯合印發《重慶市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區縣創建工作方案》,錨定“全面清零、全域創建、長制久清”工作目標,制定“57916”工作架構,2024年完成20個區縣創建;2025年其余19個區縣完成創建,該方案被生態環境部轉發全國學習借鑒。
三是實施整治。以城市建成區以外公共區域中200平方米以上的河塘溝庫4類水體,以及群眾房前屋后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為重點,通過“看、聞、聽、測”開展動態排查,目前,全市39個涉農區縣共排查建檔農村黑臭水體1102個、280萬余平方米,累計完成治理197個、60萬余平方米。
四是強化保障。市級“以獎促治”資金對每個創成區縣予以1000萬元獎補,目前第一批資金1億元已經下達。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納入“巴渝治水”數字場景運用,構建“333”管理體系,建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一件事”處置機制,引導公眾參與監督,做到共治共享。
此外,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截至2023年底,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為61.8%,處于全國中上游水平。
按照生態環境部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牽頭起草了《重慶市深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動方案(2024-2027年)》,計劃按照“1446”工作架構,圍繞2027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100%的目標,以巴渝和美鄉村建設為統攬,落實“模式適宜、效果穩定、群眾滿意、機制完善”的4項標準,采取改廁暨戶廁糞污管控、集中資源化利用、納管處理、集中達標處理4條技術路線,實施6項重點行動,實現污水能收則收、應用盡用、應管盡管、應治盡治;實現治理設施“建得起、用得了、管得住、效果好”;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基本看不到污水橫流、基本聞不到臭味、基本聽不到群眾怨言”,積極穩妥探索山區庫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
來源:重慶市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