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數據,廣東省廣州市蓮花山、官坦兩個國考斷面的溶解氧2023年11月均值分別達6.4毫克/升和6.1毫克/升,同比提升了30.6%和27.1%,在全省率先實現水質階段性達標。
2023年以來,受上游來水大幅減少、持續高溫、階段性降雨不平衡等諸多不利客觀因素影響,廣東國考斷面達標工作面臨巨大壓力,截至2023年9月,全省有36個國考斷面因溶解氧偏低出現水質達標滯后,低氧問題已成為困擾全省的流域性難題。其中,廣州市蓮花山、官坦兩個國考斷面因位于珠三角感潮河口區,受潮汐頂托和河道地形等條件制約,低氧情況尤為嚴重,溶解氧最低月均值分別為3.5毫克/升和3.1毫克/升,同比降低17%和23%。
為此,蓮花山、官坦兩個國考斷面被列入全省8個重點攻堅斷面。據了解,廣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兩個斷面水質達標攻堅工作作出批示,密切關注攻堅進展。分管市領導連續3次召開專題會議,密集部署并多次實地調研督導;組建蓮花山國考斷面水質保障督導幫扶工作組駐場辦公,有效聯動市區鎮力量;每日調度督導幫扶工作進展和斷面水質情況,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為提升治污精準力度,廣州市政府牽頭組織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等多家單位提前開展溶解氧提升技術攻關,找準問題癥結。通過動態追蹤斷面水質時空分布特點,確定兩個斷面主要屬于區間污染類型,采用現場快檢、衛星遙感及無人機、同位素示蹤等多種技術手段,識別關鍵排污通道,錨定重點區域及時段,確定斷面周邊的城鎮污水溢流、“散亂污”場所整治不到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薄弱等問題為溶解氧偏低的主要癥結。
找準問題之后,廣州采取日間常態化和夜間突擊式相結合的巡查模式,重點蹲守在關鍵環節或薄弱區域,對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等排水大戶開展“體檢式”巡查,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污水處理藥劑使用對出水溶解氧濃度的影響,對存在問題的排污單元及時進行源頭管控。
廣州還充分發揮“市級+區級+鎮街+村社”四級聯動優勢,組織成立水質保障幫扶工作組,組建攻堅信息平臺,建立發現問題、建立臺賬、交辦整改、督辦銷號的“全鏈條”督辦落實閉環機制。開展生活污水網格化巡查,加強黑臭小微水體及各類工商戶、養殖戶排污排查,發現問題立行立改。村(社區)黨員干部及志愿者積極響應,打通治水攻堅最后一公里。
在攻堅工作中,廣州市組織生態環境、水務等相關部門聯動,集合市區環境執法力量開展專項排查行動,加強考核斷面附近水域的日常巡航和電子巡航監管,開展船舶水污染物專項檢查,聯合上下游10個相關區強化水質保障工作。協調佛山、東莞等地市強化聯防聯治,開展跨市污染源排查整治,對東莞市麻涌鎮豪豐基地和玖龍紙業等斷面周邊排水大戶強化聯合執法,移交3批次15條問題線索。
據了解,下一步,廣州將抓緊在全市推廣兩個斷面水質達標攻堅有效做法,切實鞏固國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成效,全面提升水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全省生態環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