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時代勘察設計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近日在重慶舉行。專家學者、行業人士齊聚一堂,為川渝勘察設計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圖為“轉型時代勘察設計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現場的標識。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朱長喜表示,城市是勘察設計服務的主戰場。川渝勘察設計行業的轉型升級,要將行業改革發展與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大戰略緊密結合,合力打造帶動全國勘察設計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重慶是“江城”,水系發達,如何治理城市水環境是一道難題。“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城市河道由‘終年黑臭’,轉變為雨天的‘反復黑臭’。”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在視頻主旨演講中表示,究其原因,是污水管道破損、錯接、漏接導致。

圖為11月14日拍攝的重慶濱江建筑。
徐祖信提出,科學評估是城市排水系統雨污同治提質增效的關鍵。為此,她和團隊提出,從污水處理容量富余率、管網缺失率、管網破損率、管道錯接率、污水混接直排率五個方面,來對雨污同治進行評估;此外可建立地下信息系統,實時掌握地下管道的運維情況,一旦發現新的破損、混接,可及時進行修復。
重慶還是“橋都”。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宗余在視頻主旨演講里,為重慶橋梁建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出三點建議:首先,在設計階段,就要將智能和綠色低碳理念,深入融合其中;其次,要提升建造過程中的智能化和綠色化水平,包括使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建設智慧工廠、發展橋梁智能化的施工裝備等;第三,建立智能化的運維養護技術。

圖為11月13日拍攝的白居寺長江大橋。
高宗余表示,橋梁結構創新、材料創新、數字化技術與裝備、資源循環利用和管理模式創新,是未來橋梁工程發展的重點攻關方向,要堅持多學科融合,以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模式,來開展技術創新。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總工程師袁丁表示,重慶要推動建筑業高品質高質量發展,應以建筑工業化為抓手,推動傳統建筑產業向現代建筑產業轉型;以數字信息化貫穿建造全過程,形成基于大數據智能化的建筑業新業態;以綠色低碳為重點,推動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
當天,川渝18家勘察設計企業還共同發出倡議,提出共建勘察設計新高地。倡議包括五個方面,分別是:融入發展大局,服務川渝建設;尊重歷史傳承,面向未來發展;關注綠色生態,重視科技創新;強化服務質量,規范市場行為;拓展合作領域,促進共贏發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