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污染強度是地表水斷面汛期首要污染物濃度與水質目標濃度限值的比值,其大小反映了城鄉面源污染隨降雨集中暴發的程度和深度,這也是近兩年全國水環境監管方面面臨的新挑戰。”江西省新余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廣說,“為了‘解題’,我們一直在努力”。
近年來,新余市水環境質量持續平穩改善。2022年,8個河流斷面首次全部達到Ⅱ類水,但個別斷面汛期污染問題突出,特別是國考斷面中孔目江江口斷面,因汛期污染強度較大兩度進入生態環境部全國汛期污染強度排名前50,成為新余市在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道路上的“硬骨頭”“阻路石”。
新余市將推動水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作為硬性底線,采取多項舉措強化汛期水環境監管,全力破題孔目江江口斷面汛期污染。
新余市結合轄區汛期歷史超標斷面基礎分析,從地表水斷面上游重點工業企業排口、畜禽養殖排口、農業面源及受納自然水體水質等多角度考量,制定汛期污染斷面隱患排查要點,明確排查工作目標、工作節點和污染特征因子溯源方向。汛前排查全面摸排了全市13個地表水斷面和兩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并開展零點行動兩次,共計發現汛期污染源和風險源32處。
針對排查發現的汛期污染源和風險源,新余市生態環境局建立汛期污染問題整治清單,全部納入整治內容,并根據具體問題積極聯動農業農村、城市管理、水利等職能部門,共同商定整治措施,明確整改時限,推動問題立行立改。截至目前,汛期污染問題整治清單內32個問題已完成整改22個,其余正在有序推進整治。
新余市還在孔目江江口斷面上游建設水質監測微站兩座,安排專人密切關注斷面水質狀況,實現汛期水質惡化預警。同時,由市河長辦牽頭制定《孔目江江口斷面汛期污染強度監測預警及防控機制》,明確了汛期斷面污染預報、監測、預警和防控各項程序及各相關責任單位的職責。自機制建立以來,各單位啟動預報、監測、預警及防控聯動18次。
為實現汛期污染標本兼治,新余市以深入推進雨污分流改造為中心,以加強河道環境精細化管理為抓手,積極謀劃工程性治理,累計投入12.62億元,對主城區和高新區實施系統化雨污分流改造,爭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5361萬元,推動地表水斷面上游農業面源治理。
通過上述舉措的推進,新余市汛期污染風險防控得到加強,孔目江江口斷面汛期污染強度實現逐步下降,并于今年11月獲得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予以銷號的認定。今后,新余市將持續做好汛期水環境監管,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水質保障工作。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