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鄒城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抓實水環境治理、水源地保護、集中區排查、排污口監管,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逐步完善,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今年1至9月份,白馬河國控斷面穩定保持地表水三類,16條鎮域河流斷面、7條河流均為地表水三類,1條河流由三類提質到二類。
抓實水環境治理。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大力推進城區供排水建管運維一體化和海綿城市建設,先后建成鄒城市第一污水處理廠、鄒城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匡衡湖濕地水質凈化及生態修復工程、大沙河生態修復工程等一批水環境治理重大項目,4座集中式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到19.5萬噸/日,11處綜合性人工濕地生態修復工程處理能力達到21萬噸/天。聘請第三方對城區市政排水管網進行全面排查、檢測,累計改造城區64.4公里合流制道路,新鋪設雨水管道58.9公里,污水管道59.3公里,修復沿用原有管道63.1公里,整治混錯接點119處,治理積水點11處,新建排水泵站2座、改造提升3座,同步實施145個建筑小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通過了雨污合流制管網整縣制清零省級驗收,城區排水能力顯著提高,城市水環境顯著改善。
抓實水源地保護。建立縣、鎮、村三級河長制體系,覆蓋主要河流、渠道、河湖、水庫。編制“一河一策”實施方案,設立河長制公示牌,各級河長各司其職,協調開展全域水源地保護工作,屬地與部門強化責任,分工協作,齊力抓好水環境保護工作。實施了總投資196萬元的農村水源地保護區規范化建設項目,為鎮街及以下集中供水飲用水水源地設立保護區標志,提高了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平。積極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演練,有效應對飲用水安全事故發生。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開展定期監測,并向社會公布水質信息,為飲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抓實集中區排查。開展涉水企業專項執法檢查,成立涉水企業專項排查工作領導小組,結合2023年度重點排污單位名錄、“雙隨機”執法檢查庫等,梳理34家涉水企業作為重點檢查對象,重點檢查污染治理設施配套建設運行情況、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排污許可證制度執行落實情況及安裝使用廢水自動監測設備情況和監測設備運行情況等。積極向企業開展普法宣傳,為企業提供相關水污染治理技術和信息服務,幫助協調解決水環境污染防治方面問題。
抓實排污口監管。強化入河排污口審批與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聯動,對新建、改建及擴大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可行性、合理性及對第三者權益等方面嚴格把關審核。開展全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理清每個入河排污口的“來龍去脈”,完成入河排污口“大體檢”,目前124處入河排污(水)口全部完成整治,制定“一口一策”,建立常態化巡查監管機制,確保排污口入河水質達標。
來源:濟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