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行業 > 秦臺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探析
秦臺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探析
發布日期:2023/10/8 11:05:46
    經過努力,我國生態環境的質量不斷提高,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依舊面臨著諸多矛盾。尤其是水環境矛盾,已成為約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持續有效治理水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我國高度重視并不斷努力探索的重要內容。本文以秦臺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案例為例,綜合研究市域范圍內有效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方案,以期對市域生態環境保護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秦臺河流域及其水環境綜合治理現狀

    秦臺河是20世紀60年代開挖的一條人工河道,目的是解決濱州市受徒駭河洪水頂托影響市內排水的問題,也是山東北部濱州市主要的納污河流。

    長期以來,由于未完全截流的下游污水直接排出,沿河村居集市的亂堆亂放,以及集水區企業的污染排放,導致秦臺河河床泥沙沉積,使其排澇容量急劇下降,對周圍的生態造成不利的影響。1996年,秦臺河流域河道疏浚工程實施,共治理長度44公里,完成土方234.5萬立方米。秦臺河在2013年度啟動七項重大項目,即:河道清淤、城區截污、監管體系建設、污水處理廠擴建改造、生態修復、工業深度治污、中水回用等,通過一系列工程建設實現秦臺河及秦臺河全線水質在現有基礎上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濃度分別穩定達到“雙四五”(COD45mg/l和氨氮4.5mg/l)的標準。2019年,開展實施包括秦臺河在內的五河同治工程,打通了秦臺河河道泄洪通道,恢復和增強了河道防洪、排澇、灌溉綜合能力。最近幾年,濱州的水環境一直維持著良好的狀態,省級控制及以上的地表水斷面都達到了標準,而且,在水質的提升方面,有幾個月排在了全國的前列,在河流和湖泊的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22年,秦臺河邵家斷面水質指數9.8,同比改善率2.1%。水質監測指標中CODcr已實現穩定達到地表水Ⅴ類水的標準。秦臺河水環境的質量在不斷改善。

    二、持續提升秦臺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水平的實踐路徑

    雖然秦臺河水環境的質量在不斷改善,但秦臺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仍然存在治理保障不足、社會力量參與度較低、水域岸線管理不到位等亟待完善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一)強化信息公開,提升公眾參與積極性

    真正的信息共享和互信是多方利益相關者良好溝通與合作的前提和基礎。有必要加快建立流域水環境控制的統一信息平臺,使政府、企業、環保組織和公眾等多利益主體實現信息的互動和共享,促進多利益主體的協同治理。

    加強信息披露。確保人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利用電視、報紙、因特網,以及社區公告欄,公開發布備受關注的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和環境問題整改的調查處理情況。通過各種網絡渠道,設立專欄,宣傳國家、省和市本級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取得的成效,通過媒體報道和其他形式揭露整改薄弱和突出問題。

    拓寬參與渠道。一是讓公眾參與秦臺河流域治理重大決策制定,保障社會公眾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知情權”與“發言權”;二是讓公眾參與河長制考核。引入社會公眾參與考核機制,更加公正客觀地反映河長工作成效。

    用好社會力量。積極引導民間組織參與流域治理,放寬民間環保社團的建立要求,探索民間環保組織參與方式,界定民間環保組織的治理責任等,進一步發揮民間組織的社會力量和專業技能,增強多元治理能力。

    (二)建立聯席制度,促進多部門聯動治理

    雖然河長聯席會議制度每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以此加強秦臺河流域流經的區域之間的工作聯系和聯動協作,共同推進秦臺河管理保護。但是,在濱州市縣區之中,各自為戰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有必要建立濱州市秦臺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促進濱州市、縣、區多部門聯動,形成更大的合力推進秦臺河流域治理工作,真正發揮出協同治理的優勢。

    建立聯席會議的各成員可以由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組成,為了發揮出公眾的力量,對于恰當的聯席會議內容,可以探索建立公眾參與的機制,邀請公眾代表參與聯席會議,聽取各部門的匯報和研究秦臺河流域治理的重大事項,對政府開展秦臺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給予意見建議。公眾參與聯席會議,也更能起到對政府實施秦臺河流域治理的監督作用,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流域治理成效。

    (三)強化岸線管理,實現流域管理無死角

    科學劃定河道岸線管理范圍。根據秦臺河流域流經縣區的情況,逐步劃定秦臺河河道岸線管理范圍和生態空間,科學劃分岸線功能區,嚴格秦臺河兩岸河道管理范圍和生態空間管控,細分到沿河各級管理范圍,以達到河道分區管理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的目的,為流域岸線科學管理建立基礎。

    建立健全秦臺河岸線管控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要規范岸線管理,必須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從而更加有效地發揮政府各部門協同作用,提高政府管理流域岸線能力。加強在建涉河建筑物在河道范圍內的施工監管和督促,要求工程項目施工結束后必須清除施工圍堰及其他施工建材和施工器械等,恢復河道原貌。

    明確秦臺河流域自然資源產權。開展秦臺河干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定水域岸線登記辦法,確保流域自然資源產權明晰,充分調動更多人員參與水域岸線管理。

    (四)加大執法力度,提升公眾環保意識

    加強環境監察執法。大力宣傳和落實環保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十條以及出臺的地方性條例等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強化行政許可,落實排污許可制度;強化執法,對違規排污的企業、工業、養殖場要堅決取締,保持查處和重罰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勢態。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一是解決好人員問題。執法人員從各級有關部門和各級河長中抽調,并做好培訓工作。二是解決裝備的問題。配備水行政執法專用交通工具及其他執法設備,不能因為裝備缺少而影響日常監督執法。

    加強流域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快河道電子信息化監控建設,早日實現河道監控、執法現代化。加強對主要污染物的在線監測與控制,實現對重點污染源、重點減排設施實時、聯合監管。

    三、結語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流域綜合治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構建流域生態文明治理體系,提高流域生態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守正創新,結合具體實際更新原有的治理目標和治理手段,充分利用社會力量作用,構建一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參考文獻:

    [1]楊志云。流域水環境治理體系整合機制創新及其限度——從“碎片化權威”到“整體性治理”[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22,(02):63-72.

    [2]熊詩濤。中小城市老城區水環境治理技術及實踐[J].人民黃河,2021,43(S2):107-108+110.

    [3]吳誠,周斯成,張帥。淺析城市水環境的修復與綜合治理[J].水利水電技術(中英文),2021,52(S2):148-150.

    [4]顏海娜,張雪帆,王露寒。數據何以賦能水環境跨部門協同治理[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4):115-126+207.

    [5]褚俊英,王浩,周祖昊,王春懿,張海萍,牛存穩。流域綜合治理方案制定的基本理論及技術框架[J].水資源保護,2020,36(01):18-24.

    [6]夏軍。黃河流域綜合治理與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人民黃河,2019,41(10):157.

    [7]褚俊英,周祖昊,王浩,戴東宸。流域綜合治理的多維嵌套理論與技術體系[J].水資源保護,2019,35(01):1-5.

    作者簡介:

    王茜,1984年生,女,漢族,山東鄒平人,經濟學碩士,中共濱州市委黨校(濱州行政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學。


來源:大江網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天津市水務局做好『六到位』 全面應對主汛
依托美麗河湖,助力構建水生態多元共治格局
常州市政府召開重點攻堅斷面水環境質量提升
“七下八上”關鍵期將至,今年防汛形勢如何
“里子”工程暢通城市“血脈”——酒泉市城
天津:改造老舊排水管網 保障城市汛期安全
玉溪提升“三湖”保護治理科技支撐水平
濱州市成功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6600萬元
海綿城市建設“全國卷”,蕪湖何以名列前茅
湖南:抓好突出問題整改,守護好一江碧水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gzhc66.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