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于城市,猶如血之于人。尤其對于石家莊來說,在這座因地下水超采而產生地下漏斗的城市,水對城市發展的意義更為重大。但目前,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分布在廠礦、企業及院校等處的數百眼自備井,在不斷地抽取著地下水,消耗著城市的血液……今年初,我市將關停自備井工作列入“三年大變樣”基本目標,關停自備井工作正在展開……
一年“抽干”41條民心河
自備井,全稱自備水源井,是相對于城市公共供水而言的,主要是一些廠礦、機關和院校等開鑿的、供自身生產生活用水的水源井。
據市供水部門最新的一次調查統計,市區內共有各類自備井539眼,每年實際用水量高達1.12億立方米,平均日取水30萬余噸。其中,工業企業用自備井341眼,約占自備井總取水量的80%。據年初相關部門數據統計顯示,城區自備井每年的取水量占市區供水總量的一半以上,比重驚人。
以上這些數據,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對照來形容,按目前省會民心河蓄水量270萬立方米計算,全市539眼自備井的用水量,相當于每年從城區地下抽取41條民心河的水量。同時,據市供水部門人士介紹,目前的 “539眼”只是登記在案的自備井數量,此外還有一些未經審批的私打“黑井”,其用水量無法統計。
如此巨量地開采地下水,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地下水資源的趨向枯竭。據省水利部門公開資料顯示,1965年以后,省會地下水開采量逐年增大,地下水位開始下降。到2007年,石家莊漏斗面積已經達到404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下降至51.15米。
“大量使用自備井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利益。”據市供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部分廠礦企業和居民小區之所以使用自備井供水,主要是由于經濟方面的因素,因為自備井水源的實際取水成本遠低于城市供水價格。
據了解,目前省會居民用水價格為每噸3.63元,其中還包括著污水處理費0.8元和水資源費0.33元。而自備水源井取水,即使是正規在案管理的水井,也只需要支出相對低廉的水資源費和相關運行費用,更不用說不用花一分錢的城中村自備水源井和“私打黑井”了,這種價格上的巨大差異,導致絕大多數自備井用戶對地下水資源進行肆意開采,且不愿主動關停自備井。
都是自備井惹的禍
2008年11月8日,位于東二環和槐安路交口附近的博文家園小區,突然貼出了一張“飲用水不可用”的通知,原本靠自備井吃水的小區800多戶居民開始依靠純凈水生活。
原來,早在數天前,該小區的一位住戶宋先生在家中煮面條時,發現燒開后的水中有股怪味兒。同時,小區內的絕大多數居民在用水時,也發現水龍頭流出的水中有異味,部分居民飲用后還出現了頭暈、腹漲、血壓不穩等癥狀。
經權威部門檢測,該小區居民自備井飲用水中,氯化物、氨氮含量及亞硝酸鹽嚴重超標,檢測人員告訴小區居民,小區內自備井中的氯化物含量比工業用水還高,氨氮含量則是標準含量的100多倍,這樣的水已不能飲用。
博文家園的案例并非唯一。前不久,幾乎相同的一幕又在振四街重演。供水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備井使用單位為了降低運行成本,在管護、消毒及定期檢測等方面能省則省,在用水安全方面埋下了嚴重隱患。”
據介紹,城區內自備井主要分布在二環周邊及以外地區,絕大多數自備井生產工藝落后,缺乏專業的檢測消毒設備和衛生防護條件,同時由于自備井井源地衛生防護措施差等原因,也導致自備井水質合格率低,供水安全沒有保障,對廣大市民身體健康形成了潛在的威脅。
除此,不少人在飲水安全方面還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地下水不易被污染。但事實上,由于井水等地下水主要由雨水或河水沉降而成,如水環境得不到有效保護,污染物也會隨雨水、河水的沉降進入地下水體,污染地下水。
在多種因素作用下,自備井水質令人擔憂。近期水質檢測部門對部分自備井水質進行了區域抽樣檢測,其結果顯示,全市自備井水質不合格率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主要表現為大腸桿菌超標、總硬度超標、細菌總數超標、硝酸鹽氮超標、四氯化碳超標等。
自備井“搶奪”公共供水領域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市公共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公共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為涵養地下水源,保證城市供水,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市政府又投入巨資,開展了引崗南、黃壁莊水庫水供水一、二期工程,這項“生命工程”徹底改變了我市單一的地下水供水結構,使涵養地下水,造福子孫后代的理想有望變成現實。
同時,為保證飲用水安全,市供水部門在水質安全方面全面實行“零容忍”保障體系,每天對出廠水、管網水進行檢測。其中,在地表水方面,除對出廠水進行16個項目的檢測外,還對源水進行12個項目的檢測,總體檢測標準已達162項,再加上實時的濁度、余氯、PH值在線分析,以及每月對出廠水及源水的一次全面分析,從根本上確保了供水水質萬無一失。
但是,由于大量自備井的存在和使用,經過嚴格檢測、供應充足的公共用水,實際上卻處于開工不足的境地。同時,由于自備井低廉的制水成本,大部分自備水源單位節水意識比較淡薄,地下水“取之不盡”的傳統觀念,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巨大浪費,還加大了污水處理的負擔,使城市水環境不斷惡化。
市區自備井將被全部關停
長期以來,自備井與公共供水設施共同承擔著城市生活生產供水的任務,在某一特定時期為城市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近年來水資源環境的變化,自備井的種種弊端日益突出。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涵養和保護地下水資源,并將“用好地表水,涵養地下水”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早在數年前,我市便凍結了城區打新井的審批,同時開始對自備井進行有計劃的封停。
今年初,我市下發的《關于印發石家莊市“三年大變樣”基本目標的通知》中,又將關停自備井工作列入“三年大變樣”基本目標之一,規定“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區域內后區域外(區域指市政公共供水管網覆蓋區域)’的順序,逐步關停市區全部539眼自備井”。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要求,市水利部門開展了大量的自備井關停基礎工作,并制定了自備井關停實施方案,明確了“對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區、學校、餐飲等飲用水自備井,將于今年年底前全部關停;對于公共供水不能滿足用水需求的自備井,將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限量開采,并隨著公共供水條件的改善,適時關停;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外的自備井,將隨著公共供水管網的延伸逐步關停;對于偷采、濫采、無證取水等非法取水的自備井單位,將堅決予以關停;對于部分具有保留價值的自備井,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將作為城市應急供水備用水源,納入城市公共供水系統”等相關原則,一旦方案確定,大規模的自備井關停行動即將展開。
市城管部門也在積極推進此項工作,其中市供水集團已經成立了關停自備井的專門機構——市場開發中心,該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掌握地下水開發利用狀況的基礎上,他們制定了詳盡的用戶接水全過程跟蹤服務方案,將為自備井用戶接用城市公共供水、實現水源置換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隨著自備井關停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城市取用水秩序的進一步規范,我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日趨科學合理,“涵養地下水源,造福子孫后代,確保飲用水安全,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目標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