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貴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按照《規劃》,貴州將建立全省農村黑臭水體監管清單,到2025年,貴州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將達100%。
農村黑臭水體是指各縣(市、區)行政村(社區等)范圍內顏色明顯異常或散發濃烈(難聞)氣味的水體。
《規劃》明確了整治重點。建立全省農村黑臭水體監管清單,優先整治納入國家監管、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穩步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進一步核實黑臭水體排查結果,對新發現的黑臭水體及時納入監管清單,加強動態管理。到2025年,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100%。
針對黑臭水體問題成因,以控源截污為根本,綜合采取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措施,《規劃》要求把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與生活污水、垃圾、種植、養殖等污染統籌治理,確保治理成效。對垃圾坑、糞污塘、廢棄魚塘等淤積嚴重的水體進行底泥污染調查評估,采取必要的清淤疏浚措施。對清淤產生的底泥,經無害化處理后,可通過綠化等方式合理利用,禁止隨意傾倒。根據水體的集雨、調蓄、納污、凈化、生態、景觀等功能,科學選擇生態修復措施。對于滯流、緩流水體,采取必要的水系連通和人工增氧等措施。
按照《規劃》,貴州還將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平臺作用,壓實責任,實現水體有效治理和管護。對已完成整治的農村黑臭水體,開展效果評估,確保達到水質指標和村民滿意度要求。嚴禁表面治理和虛假治理,禁止簡單采用沖污稀釋、一填了之等“治標不治本”做法。將農村黑臭水體排查結果和整治進展向社會公開公示,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對排查結果、整治情況監督舉報。
來源:多彩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