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惠安崇武這條旅游產業帶來看,蔚藍的泉州灣太迷人了,我們要常回家看看。”最近,一位前來惠安西沙灣假日酒店參加海峽西岸惠女情文化之旅的臺灣客人對記者說,“泉州市的市歌叫《藍藍的泉州灣》,名副其實啊!”
記者從省環保局獲悉,近3年來,泉州市對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累計投入38.54億元,建成了一批環保基礎設施,完成了污水處理體系、垃圾處理處置體系、工業污染源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河道整治等工程項目295個,實現所有縣(市、區)均建成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2006年至2008年,全市近海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分別為50%、66%和70.8%,呈逐年上升趨勢。
污水管網建設強勢推進
污水管網建設是污水治理的基礎性工作。泉州市今年度計劃新建、改建、修繕污水管道共174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113公里。至此,泉州市污水管網總長度達1175公里,全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日均實際處理污水量達到40萬噸左右,總負荷達67%,比2008年底提升12個百分點。
晉江市全力推進七一路污水管道改造、內溝河截污工程等14項截污工程累計25.4公里管道的建設,仙石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水量提升至6.7萬噸,比2008年底增加近3萬噸;鯉城區加大江南片區污水管道的疏通、建設、改造,8月份以來日收集污水量達到7000噸以上;洛江區今年4月開始對萬安中心城區部分雨污合流的管道實行雨、污分流,已完成24公里管道清淤,同時,對原來不合理的管道部位進行整改,進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系統;石獅市加快中心市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南安市、惠安縣加快城市污水管網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負荷率分別達到72%和62.5%……
昔日“垃圾灘”成為濱海旅游點
據介紹,位于泉州灣北岸的青山灣,長約10公里,跨越崇武、山霞、張坂三個鄉鎮,海灘沙質細膩白凈,延展度寬、大陸架長,是少見的優良海灘。但前幾年,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日常管理,部分村民在岸灘上修建臨時建筑物,供游客用餐、洗浴,大量垃圾破壞了海洋環境。2007年,當地成立青山灣管理辦公室,加強景區規劃、管理、保潔,拆除岸灘上20戶、4300平方米的臨時建筑物,并投入大量資金設置垃圾桶、垃圾回收車和垃圾中轉站等。通過治理,青山灣海域環境得到了改善,加上達利集團投資建設的西沙灣假日酒店,這里現已成為新興的海濱旅游度假區。
據了解,泉州捕撈漁業發達,漁船油污和漁民的生活垃圾,成為海洋污染源之一。為此,泉州市制訂了漁船、漁民生活垃圾收集桶及廢油回收桶配置實施方案,目前已發放配置“兩桶”近1000套。例如,石獅市祥芝鎮中心港為國家一級漁港,全鎮共有1.5萬人從事漁業生產、加工、貿易及相關配套行業。2006年6月以來,除了上級投資外,祥芝鎮又投入50萬元,成立陸地和海上環衛保潔隊伍,購買3臺海漂垃圾專用清運車、2條海上垃圾清運打撈船,在沿海地段設立垃圾箱14個,全面組織沿海各村清理整治垃圾,強化日常保潔,并派專人負責碼頭清掃及海漂垃圾清理。另外,免費為438艘鋼質漁船配置廢油回收桶、生活垃圾收集桶,積極引導漁民做好污染物分類回收。
電鍍企業統一進入集控區
記者發現,在南安侖蒼,知名水暖企業輝煌,已在集控區內賺取“綠色”財富。泉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后,作為重污染行業的電鍍企業將全部統一進入集控區內,以實現電鍍企業污水集中處理,實現無害化排放。
據了解,南安市電鍍集控中心將整合、搬遷晉江上游所有五金、水暖電鍍企業,既可排除晉江下游400多萬人的飲用水安全隱患,也有利于南安水暖產業做大做強。該項目于去年初動工,目前已完成投資3億多元,廠房建設、廠區市政工程建設完工;污水處理廠、13公里排海管道建設全面完成,現在正在進行調試,將與入駐企業同步試投產;集中供熱的2臺鍋爐設備已完成安裝。電鍍集控區已基本具備試投產條件,已有17家企業陸續進場開展搬遷前期工作,10月31日正式關閉東西溪流域20家電鍍企業。
豐澤區也努力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源,堅決遏制電鍍加工回潮,今年初以來已取締9家新設立的小電鍍加工點。同時,嚴格執行違法企業登報承諾制度和綠色信貸規定,提高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意識。(記者 王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