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安徽省財政廳日前聯合發出《關于2022年度安徽省地表水斷面和沱湖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結果的通報》,宣城市因水環境質量優異,凈獲水生態補償資金3303萬元,名列全省第一。2022年,宣城市16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達標率首次實現雙百,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13個在用的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全省前列。
2022年,宣城市緊緊圍繞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持續推進南漪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和無量溪河、梅溧河、徽水河等重點流域治理,完善園區污水管網建設,規范水環境管理,實現污水應收盡收。大力推進“一口一策”“一斷一策”國控斷面水質精細化管控,高效組織實施旌涇交界、獅子口兩個斷面的“一斷一策”水質改善提升、梅溧河水質達標方案以及所有國控斷面所在河流“一河一策”整治,并建立汛期污染強度日調度和三級預警應急機制,對16個國控斷面周邊環境常態化開展排查。在廣德市建成全市首個縣級專用智慧水生態環境監測平臺,初步實現水環境監管由人防向物防技防轉型。
宣城市不斷強化飲用水水源地“劃立治”,實施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自動監測系統建設,深入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完成2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調整。同時,開展水源地“清零行動”,全面加強194個入河排污口規范化管理,動態建立入河排污口清單,對“清零行動”發現的9個問題以及水源地專項審計反饋的21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
宣城市大力推行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辦法,優化調整補償斷面和核算方式,“十四五”省級地表水生態補償斷面由10個增加到16個,并采取月度補償與年度獎勵相結合的補償核算方式,大大激發了各縣市區強化水污染防治和斷面水質目標管控工作力度,有力推動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的改善。郎溪縣梅溧河殷橋斷面從“十三五”末期的Ⅳ類水質,提升到目前連續兩年均值達Ⅲ類,為全省水質優良率提升一個百分點作出了貢獻。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