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污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既是完善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的核心內容,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抓手。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仍存在管網總量不夠、質量不高、運維管理不到位等現象,導致污水集中收集率低、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不高等問題。
今年兩會,民建中央帶來了《關于推進城鎮排水管網建設 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的提案》。
基于上述情況,民建中央建議,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嚴把接入關口。系統分析城市排水系統現狀,統籌考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排水防澇和黑臭水體整治等工作,修訂完善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專項規劃,建立健全相關審批管理制度,嚴格依規辦理審核手續,對新建項目實行雨污分流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建設和現場驗收。
二是加強源頭治理,確保應收盡收。推進工藝改進,積極引進現代化污水治理技術工藝,減少污染物滯留時間;堅持重點整治,對城市沿街餐飲、商戶等向雨水設施“亂潑亂倒”行為開展專項整治,確保污水按規定排入污水管網;持續控源截污,加快推進管網空白區、城中村等排水管網建設,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確保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三是科學檢測排查,系統綜合整治。全面開展城鎮排水管網排查檢測,列出管網功能性和結構性問題清單,結合排水專項規劃及城市更新規劃等,統籌制定整治方案,分步分級實施改造。
四是強化日常管護,科學調控水位。組建專業化管網管護隊伍,加大排水設施疏通掏挖力度,加強養護維修管理。加大河道水位調控力度,有序推進排水口門更換雙向止水閥,防止河水倒灌。
五是構建信息化平臺,加快智能化建設。結合城市實際,分期分批推進地下管網智能化建設,完善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逐步推動“物聯網+智慧排水”系統建設,對接智慧城市物聯網平臺,實現設施物聯感知設備的統一管理。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