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二十日,海南省瓊海市嘉積城區污水處理廠正在加緊施工。
海南日報記者王凱 特約記者王儀 攝
距離8月13日刊登招標公告不過兩個月,海南16座污水處理廠委托運營項目招標已塵埃落定,10月20日高高興興地與兩家中標企業締結良緣。
聯姻的特別之處,在于打破了縣市分割,從省級層面對全省污水處理統一管理、捆綁委托運營。不同于國內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化運營的BOT(建設-經營-轉讓)和TOT(轉讓-經營-轉讓)模式,海南大膽探索出一種設施整合、委托運營的新模式。
運營之難
從去年起,海南舉全省之力新建了一批城鎮污水處理項目。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十一五”規劃建設的28個污水處理項目已有25個在建。有6個將在10月底建成,其余的也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全部建成通水。屆時,全省日處理污水總規模將達100萬噸,投產第一年全省將形成5萬噸的主要污染物COD(化學需氧量)減排量。
項目即將竣工,運營壓力也隨之而來。省水務廳廳長李洪波說,這16個市縣污水處理項目規模偏小、數目眾多而分散,如果運行主體相對獨立會影響監管效率;而大部分市縣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也將加大運營成本和保障難度。
如何市場化經營,成為海南16座污水處理廠面臨的共同問題。
招標之爭
“引進有資金、有技術、有經驗的大公司進行整體合作、規范經營。”去年10月,省水務廳在省政府支持下全面啟動污水處理廠運營模式研究。派員到上海、浙江、江蘇等地調研、引入水務“外腦”后,省水務廳很快確立了水業突圍思路:采取打包公開招標的方式委托運營。
8月13日,省水務廳發布公告,將全省新建的16個污水處理廠以公開招標方式選擇運營商,運營期限為5年,運營期間不涉及項目資產權益變化。16個污水處理廠分成兩個項目包,每個項目包各8個項目。
“繡球”吸引了國內眾多水務企業,有25家運營商報名投標,其中20家企業通過審查入圍。省政府政務中心又從中國水網專家庫提供的名單中挑選權威專家,組成了評標小組及監督小組。9月25日,開標結果出爐——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中標“第一項目包”、“第二項目包”。
無獨有偶,兩家中標企業一家是國營企業、一家是民營企業,報出的水價都是0.48元/噸。省水電集團總經理王尤魁說,水價是綜合評標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我們的原則是重業績硬件、取合理低價防止惡意競爭。
創新之舉
據悉,目前全國選擇污水處理廠委托運營模式的省份并不多,而海南是最先完成公開招投標的。那么,兩家運營商的運營期限為何只是5年?
王尤魁坦言,委托運營周期短,將使競爭更充分。一方面引入專業團隊,使項目真正發揮效應;另一方面將來也可根據市場變化調整運營模式,
當前,污水處理項目常用兩種模式:BOT模式和TOT模式。根據國內其他地區的慣例,當政府不直接運營污水處理廠時,可能會采取TOT或BOT模式。王尤魁認為,采用委托運營,水電集團在前期是沒有任何收益的,但這種模式不改變項目權屬,不進行資產或權益轉讓,運營期政府支付的運營費單價也較低,還可讓運營商在項目調試和試運行階段就介入,保證項目盡早投入運營。
污水處理設施的中小型化和分散化,已經成為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共同趨勢。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虹海認為,設施運營環節的整合,是確保設施運營效率的方式,也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海南污水處理廠委托運營項目規模雖然不大,但將因其模式創新、合理低價中標等因素載入史冊。(記者高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