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政策 > 住建部:研究實施雨水排放收費制度
住建部:研究實施雨水排放收費制度
發布日期:2015/6/28 21:29:04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看海總是很浪漫,去海南,去巴厘島,去塞班,但是要是在一個市區里看海,可能就是別樣心情了吧。


  本周,南昌、鄭州、昆明等多座城市因降雨出現內澇,開啟“看海”模式,“城市看海”再次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根據國家防總的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41座城鎮因暴雨內澇受淹。城市看海現象已經出現了好幾年了,城市看海這事兒,到底怎么破?


  如今提到“看海”倆字,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來說并不輕松,“城市看海”,這是網友對內澇的雅稱,最早興起于2012年,好幾年過去,年年有城市看海。對于我國城市內澇的現狀,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張家團介紹說:


  張家團:城市的外洪內澇這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2012、2013、2014這三年我們有一個統計,平均每年100多個城市受到外洪內澇的威脅,2012年有184座城市發生內澇,2013年234座城市內澇,2014年125座城市內澇,這里邊就包括了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這個問題是非常突出。


  本周一上午,南昌出現了6小時內170多毫米的強降雨,城區多個低洼路段出現積水內澇、車輛被淹等情況,一些居民小區路面水深突破1米。有細心的網友曬出到了汛前江西當地主要報紙頭版頭條的報道標題“今年南昌主干道積水點不再水漫街”。但是為什么一場大雨這座城市還是被淹了?


  據了解,2003年開始,南昌投入20億元資金,綜合改造5大排水系統,實施12大工程30多個子項目,但搜索一下過去的新聞就可以發現,近十年來南昌“看海”的情況時有發生,每到夏季汛期總會有一兩次全城被淹的情況發生。對于今年南昌的積水,南昌水務局的工作人員解釋說,主要是因為這次降雨集中,大量泥沙、垃圾經雨水沖刷被帶入地下排水管網當中,導致排水管網不能有效發揮排水功能。


  南昌市城市排水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劉蕓:雨下的比較集中,因為井蓋上面的雜物,所以很多地勢比較低洼的地方就形成了一定范圍的積水。


  除了天氣的客觀原因外,南昌方面有關人士介紹,造成積水的主要原因是南昌城區排水系統存在“年齡大、肚量小、口子少”等問題。城區排水管網大部分是上世紀60年代前建設的,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運行,管道早就超過了使用壽命,而地下排水管網線路走向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這樣的情況不是南昌這一個城市存在的問題,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章林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于幾十年一遇的大雨,出于市政設施投入產出比的考量,不可能完全防范,但排澇措施、應急處置措施不到位的問題也的確客觀存在。


  章林偉:我也不認為現在各個城市工作做的很到位,因為確實排水防澇設施是一個長期投入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關鍵在于政府如何有序組織和應對,不能淹了以后出現人員傷亡、出現重大財產損失。這在國務院23號文中有明確規定,但確實有個別城市有僥幸心理。


  對于現在內澇頻現,一方面是因為氣候變化等因素,導致極端天氣出現的幾率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我們建設城市的理念偏差也是問題之一。


  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章林偉:包括逢雨必澇,這跟我們建設方式也有關系,城市的硬化導致了生態的變化,過度工程化導致了很容易形成澇水。


  一方面,每年有180多座城市被水淹,另一方面,我國還有300多座城市受到水資源匱乏的威脅。現在全國有16個試點建設的海綿城市,顧名思義,這樣的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最早一撥“看海”城市之一的武漢為建設海綿城市,投資規模已超過百億。那么是不是起到作用了呢?


  長江防總秘書長、長江委副主任魏山忠:好多城市看海,武漢也發生過,像武漢市正在研究城市的深排水,為什么要深排水,因為淺層已經不太好做了,淺層已經是一些建筑物構筑物了,還有地鐵,一些管線。只能做一些深排,比如說在漢口、武昌分片做地下很深的主排水,然后引到里面,排出去。


  管道的建設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要爭取把70%左右的雨水在當地積蓄、滲透,雨水不是負擔是資源,今后城市的河湖要能蓄水、馬路要能滲水。


  按照住建部的部署,今后也要借鑒國外做法,研究實施雨水排放收費制度,在籌集建設資金方式上由政府單一渠道轉向社會多渠道籌資。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章林偉表示:


  章林偉:海綿城市的建設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肯定會有改善的,既可以解決安全問題,包括防澇安全和飲用水安全,也解決資源問題,涵養地下水,大家可以想象,過去我們70%的水都是排走不要,現在70%的水要涵養到地下,慢慢恢復。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北京市首個新機制下污水處理特許經營項目落
連續4年全線水流貫通 京杭大運河水清岸綠
廣州:“城市綠心”律動人與自然的和諧樂章
系統治理+精準改造 咸寧市區全面開展小微
生態環境部審議并原則通過《城鎮污水處理廠
銀川:城市“會呼吸”背后的治理智慧
商洛發布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方案
荊門城南防洪調蓄池及配套雨水管網項目投入
西寧市持續推進地下管網更新改造項目
廣西:“一張圖”筑牢城市排水防澇安全防線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gzhc66.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