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海洋保護區面積占到11%以上,近岸海域保留區面積比例不低于10%,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40%,完成整治和修復的海岸線長度不少于240公里。”這是山東省政府日前頒布實施的《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區劃》)中的目標要求。
《區劃》將山東海洋功能區分為8個類別、329個一級類海洋功能區。《區劃》為今后10年全省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規范海域使用秩序,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的能力提供了政策與法律保障,將有力促進全省海洋經濟的持續、穩步、健康發展。
山東省是我國海岸線最長的省份,綿延3000余公里,兼具“藍黃”兩大國家級海洋經濟區的優勢,海洋資源豐富,海域生態環境良好,海洋已成為山東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和戰略空間。
《區劃》充分考慮服務“藍黃”建設,統籌協調各類海洋開發活動,通過優化配置海域空間資源,引導海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推動海洋資源的科學開發,為“藍黃”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資源保障;同時,《區劃》通過約束和引導作用的發揮,不斷強化海洋環境保護,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有效推動全省“藍黃”兩區建設。
在強調服務“藍黃”建設、合理配置海域資源的同時,《區劃》更突出了保護與開發協調,實現海域的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和有效保護等內容。
《區劃》明確,到2020年,要實現六大主要目標,即調整產業結構,增強海域管理宏觀調控的作用,嚴格管理圍填海計劃指標;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保護區面積占到11%以上;維持漁業用?;痉€定,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海水養殖用海功能區面積達到55萬公頃;合理控制圍填海規模,建設用圍填海規模控制在3.45萬公頃以內;保留海域后備空間資源,劃定專門的保留區并實施嚴格的階段性開發限制,近岸海域保留區面積比例不低于10%,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40%;開展海域海岸帶整治修復,完成整治和修復海岸線長度不少于240公里。
為保障海洋功能區劃順利實施,《區劃》要求,在海域使用中,要嚴格論證海灣、河口、重要濕地、保護區附近海域進行圍填海的合理性,不得從事與海洋功能區劃不相符的開發活動,對海洋功能區維護和海域使用加強動態監視監測,定期評價海洋功能區的變化和對相鄰海洋功能區的影響。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提高安全用海意識,預防海洋災害和突發事故的發生,避免和減少對其他功能區海域的不利影響。加強海洋功能區的監督檢查,加大對海域使用、海洋環境保護等違法案件的處罰力度,加快整頓和規范海域使用管理秩序。推進海洋功能區生態環境的整治和修復,逐步開展功能受損區域的海岸及海域綜合整治工程,加強自然岸線保護,調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的海域使用項目,加快沿海防護林建設,整治受損海岸、海灣、海島、河口生態系統。
山東省強調,要嚴格實行區劃制度,做好市縣兩級規劃編制。各行業用海及沿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港口規劃涉及海域使用,應與《區劃》相銜接,對不按《區劃》批準和使用海域的,批準文件無效。沿海各市、縣級政府要以《區劃》為基礎,盡快完成市級海洋功能區劃、縣級海域使用規劃的編制工作,確保將全國、省級區劃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海域。各級財政部門要將區劃、規劃編制工作經費納入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