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行業信息 | 國外行業信息 | 國內政策 | 行業技術 | 企業動態 | 展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政策 > 黑龍江大慶市13.5億元建設民生水利
黑龍江大慶市13.5億元建設民生水利
發布日期:2010/4/28 10:38:32

  日前,記者在大慶市水務部門了解到,隨著天氣轉暖,大慶市農田灌溉、農村飲水、城市供水等水利建設均進入實質性階段。4月底,大慶東城水廠進行場地平整、凈水廠工程建設;膜下滴灌項目4月底設備達到運行狀態;噴灌工程基本完成新打井任務,5月底前工程結束。


  今年,大慶市落實水利建設資金13.5億元,重點用于民生水利建設。


  12.8萬農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今年,大慶市計劃投資7936萬元,新建256處飲水工程,解決12.8萬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目前,工程已開工建設。


  據了解,由于淺層地下水含氟量普遍偏高,大慶市2700多個村屯、近140萬農村居民面臨飲水問題。近10年來,通過積極爭取國家飲水解困工程和飲水安全工程,全市累計建成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746處,1746個自然村屯、92.7萬人受益,農村飲水工程受益率由2000年以前的16.3%提高到66.7%。


  據水務部門介紹,已建的農村供水工程全部采用深層地下承壓水作為水源,水質基本滿足飲用水衛生標準。尤其自2005年以后,大慶為水質不達標的飲水安全工程全部安裝了凈水設施,水質中PH值、總硬度、各種離子等項指標已經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今年,256處、面向12.8萬人的新建農村飲水工程建成后,農村飲水工程受益率將提高9個百分點,供水量將滿足村屯供水需求,達到供水到戶,全面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據了解,為確保農村飲水工程建成后持久發揮效益,建設上先規劃、后建設,管理上先建制、后建井,明晰了產權,搞活了經營,保障了群眾長期受益。


  新建旱澇保收田168萬畝


  大慶市屬我省西部重點干旱區,年均降水量440毫米,蒸發量1600毫米。要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生產必須突破受制于水的瓶頸。


  近年來,大慶市農田水利建設成效顯著。2009年,糧食總產達78.8億斤,創歷史新高。今年,全市用于旱澇保收田工程建設的投入達到3.8億元。其中,新建大田玉米膜下滴灌面積106萬畝,新建噴灌面積62.4萬畝。


  自2005年建設旱澇保收田以來,全市累計新打機電大井7000多眼,利用原有井5000多眼,共配套噴灌設備12000套,配套發電機組1700多套,新建大田玉米膜下滴灌面積73萬畝。通過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大慶市旱田節灌面積所占比例由2005年前的11%提高到49%,有效灌溉面積由150萬畝提高到650萬畝以上,一半的耕地面積基本實現了播種期和苗期的全程灌溉。


  2008年以來,大慶推廣實施了技術成熟、潛力巨大的玉米膜下滴灌工程。此舉對有效利用水土資源、耕地資源意義深遠,成為改變傳統農業耕作栽培技術的一場深刻變革。由于整體具有增產、增溫、增效、省水、省肥、省工和保墑、提質八大優勢,僅按目前300萬畝計劃,就可帶動糧食增產30億公斤以上,農民人均增收1700元。屆時,大慶糧食總產將達50億公斤以上,以占全省5.5%的耕地實現10%的糧食產能目標。


  東城水廠解決50萬城市人口“用水難”


  隨著空港經濟區、五湖新區、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建設項目相繼竣工,大慶市東部城區用水量激增。根據《大慶市給水專項規劃》,預計到2015年和2020年,東城區用水將達18.6萬立方米、26.7萬立方米,日供水缺口6.63萬立方米、14.7萬立方米。同時,國家于2007年頒布了新的飲用水水質標準,水質指標由原來的35項提高到106項,并于2012年強制實行。


  目前,承擔東城區供水任務的市政東湖水廠,設計日供水能力5萬立方米,扣除水廠反沖洗等自用水量,實際日供水能力為4.5萬立方米,主要承擔高新區、龍鳳地區、澳龍和濱州湖等區域的生活生產供水任務,同時現有處理工藝很難達到未來水質要求。啟動東城水庫和東城水廠項目,成為大慶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


  東城水庫是尼爾基水利樞紐配套項目——黑龍江省引嫩擴建骨干一期工程的反調節水庫之一。2008年9月開工建設,工程總投資5.94億元,目前主體工程建設已全面完成,18.09公里大壩土方全部砌筑到151米高程,工程將于今年7月竣工。


  東城水廠工程包括輸水工程、凈水廠工程、配水主管線和加壓泵站四部分,規劃占地10.21公頃,設計日供水能力12.5萬立方米,項目總投資2.97億元,供水范圍主要包括黎明河以東慶北新城、東風新村、開發區、龍鳳和萬寶等部分地區,服務面積13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50萬,占東城區總人口的67%。該工程投產后,出水水質將達到GB5749-2006新水質標準要求,保證東城區的供水安全。按照工程建設計劃,4月底進行場地平整,力爭明年年底前試運行。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資訊
從城市“呼吸”到生態“溢價” 美麗江蘇逐
安徽:到2030年,建成364個省級幸福
“多格合一”賦能,上海排水處置探索更優新
河北省完成河道生態補水近24億立方米
臨沂市深入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綜述
山東省舉辦“一河一策一圖”成果應用活動
北京市首個新機制下污水處理特許經營項目落
連續4年全線水流貫通 京杭大運河水清岸綠
廣州:“城市綠心”律動人與自然的和諧樂章
系統治理+精準改造 咸寧市區全面開展小微
熱點資訊排行
1澳大利亞悉尼多個飲用水集水區檢出“永久性
2陽泉市財政局下達省級補助資金 支持城鎮排
3AI模型揭露美國地下水污染:超7100萬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退役動力電池、
6第26屆中國環博會——國際沼氣與農業廢棄
7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辦
8什么導致了西班牙極端洪澇?
9解鎖循環經濟密碼,開啟產業黃金市場 第2
10西班牙媒體:洪災過后,西班牙魚米之鄉自然
關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Copyright © 2000-2022 www.gzhc66.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業網互聯網站 經營證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203225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2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