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河自安州區千佛鎮至界牌鎮出境,沿線共涉及6個鄉鎮(其中從桑棗到黃土途徑北川縣)。為保障境內河水環境質量,全區重點從沿河鄉鎮生活污水、工業企業、養殖業及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入手,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
一是全面開展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區清溪污水處理廠日處理生活污水7000噸技改擴容至2.2萬噸項目已完成建設任務進入試運行;黃土鎮鄉鎮生活污水進入北川污水處理廠;花荄鎮、界牌鎮鄉鎮生活污水處理進入清溪污水處理廠;曉壩鎮鄉鎮生活污水技改項目已完工,正在進行調試;千佛鎮鄉鎮生活污水處理站建設項目即將完工。沿河鄉鎮只有桑棗鎮還未建有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但桑棗污水處理項目已納入全區PPP模式建設中,計劃2018年完成建設任務,通過開展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減少排污口5個。目前我區正積極鄉鎮生活污水處理PPP建設項目。
二是加強沿線工業企業及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清理沿線排污企業,規范排污口,監督促使企業廢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引導農村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藥,減少薄膜使用,規范農村沼氣建設,減少污水直排。
三是加強沿線養殖廢水的治理工作。結合環保督查發現的問題,近期安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開展禁養區畜禽養殖規模養殖場關閉、搬遷、轉產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綿安府辦函[2017]29號)、《關于進一步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綿安府辦函[2017]27號)。農業、環保、林業、水務等部門聯動,由農業局牽頭,重新劃定我區禁養區,對禁養區內養殖業進行分期分批關閉、搬遷、轉產;加大對全區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嚴格養殖場污染排放監控;查處養殖場的環境違法行為;做好新、改、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批;落實污染治理“三同時”制度,促進養殖業達標排放。
通過以上舉措,安昌河污染物總量得到了削減,水質環境有了改善。目前,安昌河水質能穩定達到 III類水質要求。